影响维汉民族交往的社会因素
经济交往中的诚信湮没。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经商之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信又是企业和经商者的无形资产。在经济交往中只有做到诚信交往,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交换关系。在与他人相互交换时要有良好的信誉,讲道德,以诚信为本,服务周到,信守诺言,才会赢得市场,最终获得最大效益。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为了私利,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这些人唯利是图、过分追求金钱而忽视了民族情感,使得市场贸易缺乏诚信。例如不久前发生的切糕事件,由于卖切糕的商人不诚实,强买强卖促使双方引起争执,引发了一系列事件。经此事件后,切糕生意惨淡经营。不难看出,正是因为卖切糕人贪图一时获利,没有讲诚信,从而断绝了自己的谋生之路。此外,一些商家把本不是清真的食品(清真食品,即符合伊斯兰Halal食品标准的食品,通常是指按照中国穆斯林饮食习惯屠宰、加工、制作的符合清真要求的饮食产品)说成是清真食品销售,一些不是清真的饭店冒名清真饭馆。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故意使用清真标志,对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造成了极大伤害,引起了群众的极大不满,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冲突。如果此类事件不被及时制止和管理,将会成为破坏维汉民族关系的危险因素。
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各个民族在彼此的交往过程中,会在生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等方面产生纠纷和摩擦。如果这些摩擦和纠纷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么其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在偶然的个别事件中成为导火线,激起民族感情进而引起突发事件。”④的确,只要是同一民族,就算素不相识,见面了,关系自然会融洽,本民族之间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意识会得到加强。因此容易引起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少数民族群众的共鸣,在一些偶然性事件上,他们往往把将发生在本民族个别成员身上的矛盾纠纷,简单等同于“本民族的事情”,使个体事件转变为群体性事件,从而导致民族关系的破裂。
流动人口的剧增。流动人口是影响维汉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了城市的容量,加剧了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竞争。这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内地的汉族流入新疆,使部分维吾尔族认为自己的就业机会被“外来者”抢走;此外,从内地来新疆的汉族大多不了解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和经济交往中容易发生矛盾和纠纷。其次,疆内的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进入大城市,他们的生存环境普遍恶劣,生活贫困、就业率低、家庭负担沉重,这与生活条件较好及收入稳定的群众形成了一定的差距,导致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产生心理上的不满情绪。
总结
维汉民族关系是新疆最重要的族际关系,妥善处理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是新疆稳定、发展和繁荣的根本。从历史与现状来看,维汉民族关系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融洽的局面。虽然出现融洽的局面,但是由于维汉两个民族在众多方面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两个民族在共同交往与生活中发生一些矛盾在所难免。在维吾尔族聚居区,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维吾尔族群众的文化素质,始终唱响民族团结的主旋律,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于汉民族来说,要尊重维吾尔族的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此外,民族之间的经济差异也会引起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加快维吾尔族聚居区的经济建设,改变维吾尔族聚居区贫困落后的面貌,缩小维汉之间的经济差异,消解维汉民族冲突造成的心理隔阂,进而促进新疆各族人民繁荣昌盛。
(作者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新疆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第167页。
②马戎:《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37页。
③马戎:《民族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47页。
④杨建新:《中国少数民族通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7页。
责编/边文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