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疆维汉民族交往调查研究

【摘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交汇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的民族问题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文章对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交往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探讨,力求发现影响维汉民族交往的社会因素。这不仅能巩固和增进民族团结,而且对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疆 维吾尔族 汉族 民族交往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新疆的民族关系是新疆发展与进步的生命线,而维吾尔族与汉族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大局。因为新疆全区总人口有2240.78万人,而维吾尔族和汉族分别居全疆人口的第一、第二位。据2013年新疆年鉴统计,新疆维吾尔族人口925.50万人,占总人口的44.94%;汉族人口798.66万人,占总人口的38.58%。①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维汉民族的相互交往中,一些交往问题和障碍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些问题和障碍在21世纪将影响新疆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研究维汉民族关系状况十分必要。

维汉民族的历史交往

维汉民族互市。互市又称为“榷市”、“胡市”等,是我国古代在贸易交换过程中形成或指定的贸易地点。它是我国历史上不同民族间的一种沟通形式和民间的经济交往。回鹘虽然是游牧民族,但有着经商的传统,曾与唐朝进行互市,以自己生产的马匹换取唐朝的绢帛和茶叶。据史书记载,回鹘和唐朝的马匹与绢匹贸易的影响远超出其贸易本身。在持续80年的马绢贸易中,回鹘从唐朝取得了所需要的绢匹和茶叶,绢匹和茶叶除了供回鹘贵族自用外,回鹘可汗们还利用占有丝路要冲的有利条件,向西域开辟交换市场,赚取巨额利润,积累了财富,引起了自身经济的变化,促进了回鹘社会的繁荣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唐朝则达到了有利于边防安全和内部稳定的目的。互市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扩大了古代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满足了彼此生活上的需要,还促进了古代维汉两民族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从而丰富了两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对促进古代维汉民族间的和平共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维汉王朝朝贡。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周边民族前来中原称臣纳贡,请求建立朝贡关系,其中包括回鹘。朝贡作为国家间的官方贸易,与民间的或由地方进行的“互市”有严格区别。朝贡是由皇帝和可汗达成协议后才可进行的,而且一般总是可汗本人或可汗特使入朝的贸易。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回鹘可汗派遣使者朝贡,进献礼物,唐太宗亲自接见来使,厚赠以归,由此拉开了双方你来我往、互相交好的历史帷幕。此后,回鹘可汗对唐朝岁贡貂皮等物,唐朝对回鹘则负“济难止争”之责。可以看出,朝贡作为国家政权之间一种正式、高级别的政治经济关系,反映着回鹘和中原关系的亲疏。因此在史书上屡见“于是岁贡不绝”、“每岁遣使朝贡”、“此后频遣使朝贡”等诗句。

维汉民族和亲。和亲是不同邦国与部落为实现政治目的而达成的一种关系。中原与回鹘通过和亲不但可以维系与深化彼此的亲睦关系,而且巩固和强化了其统治地位。回鹘与唐王朝的和亲先后有三次:唐肃纵乾元元年(758年),唐王朝封回鹘葛勒可汗为“英武威远毗伽可汗”,应回鹘请婚之求,将肃宗幼女宁国公主嫁给了葛勒可汗;唐德宗贞元年(787年),德宗让咸宁公主嫁给回鹘可汗;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唐王朝册封回鹘嗣君为“崇德可汗”,并把永安公主嫁给了崇德可汗。回鹘也有一位毗伽公主嫁给了唐朝德敦煌王。无论是从次数还是从和亲公主的出身来看,唐朝和回鹘的和亲都是引人注目的,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进步意义,减弱了民族偏见,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融化与同化,为维汉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宽松环境和有效途径,给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和睦相处的氛围。

维汉民族会盟。会盟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统治者之间的政治联盟。古代维汉民族之间最突出的政治联盟就是回鹘与唐朝的不断联盟。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回鹘联合漠北诸部落,配合唐军攻灭薛延陀汗国;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和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回鹘婆闰可汗两次率兵助唐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乱;公元755~763年间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回鹘两次派出援军给予帮助,为收复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立下了汗马功劳;安史之乱后又协助唐朝抵御吐蕃对河西、西域的侵略。由此可见,回鹘在维持唐朝政权的存在、维护西部边陲的安定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古代维汉民族会盟标志着两民族团结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维汉民族的历史交往,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作为两个有悠久文化与历史的民族,在其交往过程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在两个民族利益共享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交往上的障碍。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晓]
标签: 新疆   调查研究   交往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