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代与地域的理念
当然,老子思想与曼德拉精神有重要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一个是当代政治家、社会实践者,一个是古代思想家、理论创造者,二者不能简单地相提并论。本文无意说曼德拉受老子的影响,或者说曼德拉和老子不谋而合,而是指出二者在精神上、原则上的相通之处,指出中国文化中仍有宝贵资源。我们当然知道,曼德拉不是神仙,他以76高龄就任总统的几年并未解决南非所有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但能在关键时刻避免国家分裂、种族对立,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老子思想也不是灵丹妙药,但它提醒社会的治理者不要介入、制造、激化百姓之间的分歧和冲突,已经是了不起的政治哲学。
老子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曼德拉,有助于我们接引曼德拉的思想。中国并非没有产生曼德拉精神的思想文化资源,我们不应身在宝山不识宝。中国文化中也有宽容、悲悯与博爱的理论和主张,但这都是个人的、道德的层面,而老子和曼德拉的精神境界都远远超出了个人的道德标准,追求的是“天下”或国家的和平与和睦。
不错,老子思想面对的是人类文明初起、因而相对简单的世界,其理论比较笼统,并非直接面对很具体的社会困境,似乎有些理想化;而曼德拉面对的是白人从种族主义立场撤退以后的当务之急:是以黑人种族主义替代白人种族主义,还是实现种族和解、避免战乱冲突?二者面对的问题完全不同。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具体情况的决策离不开一般性的指导原则,而一般性的理论原则完全可以灵活地运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比如,老子说“和曰常,知和曰明”,这是将和平、和睦、和谐当作人类社会的常态,强调只有懂得这种常态才是心智健全,才是心灵清明。这是一般性原则,但这和曼德拉将种族和解、国家和平当作自己的最高目标在精神上显然有一致之处。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