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是我们党实施的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理论建设工程。自2004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该工程为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12月5日下午,我们来到“马工程”首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求是》杂志原总编辑邢贲思同志家中,就“马工程”相关问题进行专访。
记 者:老领导,感谢您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前几天与您通电话时,您谈到工程咨询委员会10年共召开了102次会议,您参加了90多次,是参加最多的委员之一。请您从意识形态工作的角度谈谈工程的意义。
邢贲思:这个工程是十六大以后启动的,经过10多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现在越来越认识到它是我们党在宣传思想领域的一项基本工程,用中央领导同志的话来讲是一项标志性工程。
我们党有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优良传统。毛主席在革命年代就强调“笔杆子”的重要性,两个杆子嘛,一个是“枪杆子”,一个是“笔杆子”,把“笔杆子”提到与“枪杆子”同等重要的地位,说明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后来的几代中央领导同志都很重视。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来要“两手抓”,一手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都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习近平同志最近一系列的指示当中,很重要一部分是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他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是要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最根本的。只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的事业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才能方向明、路子正,就不会犯一些重大的历史性错误。“马工程”就是我们加强和改善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一项创新工程。过去我们抓理论工作、抓宣传思想工作,没有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动员全国这么多的力量,挖掘这么多的资源,形成一支千军万马的宏大的理论队伍,这是过去历史上没有的。 所以我们感觉到责任很重大,参加这项工作一方面感觉到是党对我们的一种信任,另一方面感觉到是一种责任担当,担子很重,大家都兢兢业业,尽管年龄都比较大了,都还是把它作为党交给我们的一项任务,尽心尽力地完成。
记 者:从“马工程”一开始,就有人在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发展是否需要以“工程”的形式来进行,因为理论的推进和创新都是非常个性化的。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