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梳理(2)

关于中国模式的内涵及其性质

对于中国模式的内涵,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国外学者更加注重对“中国模式”与西方发展模式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研究,也有一些学者注重对中国国家转型、国家力量的提升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进行研究。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对社会和国家的多层次的改革。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合理借鉴,通过资本主义手段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

我们通过综合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中国模式”实质是一种发展方式,并且这种发展方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西方的学者在研究“中国模式”的过程当中都会把中国与外国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结合,希望能够通过找到本国与“中国模式”的契合点来进一步对“中国模式”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重大的经济改革以及小规模的政治改革,这种发展模式是通过经济来带动国家的全面发展,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在政治上不断推进民主政治改革发展进程。在军事上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国防力量。在外交上更加注重与周边国家维持良好的关系。

国外学者对于“中国模式”的性质也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在发展过程当中坚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在社会主义背景之下,走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认为“中国模式”是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的发展与运用。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一种私有化的过程。

通过对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内涵与性质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模式”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一种浓缩,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是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关于中国模式的特征与意义

综合国外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中国模式”具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中国模式”具有原创性,它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创造出来的致力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一种发展模式。其次,“中国模式”具有渐进性,这种发展模式通过循序渐进和不断的摸索与积累,不断地推进国家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的改革与发展。第三,“中国模式”具有人民性,在这种发展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第四,“中国模式”具有稳定性,这种发展模式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下面我们就对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进行进一步分析。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以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政府以其强大的干预和调节能力来保障市场经济的平稳、安全运行,为市场经济提供物质保证。中国市场经济的主题由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共同构成,二者都要遵循法律与市场运行规律,在市场竞争当中具有平等地位。由于政府的强大的干预能力,造成了私营企业与国营企业之间很难平等地进行竞争。所以,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市场经济运行之中政府应当如何定位,这也是中国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探讨的主要问题。中国从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到市场经济基本确立过程当中,政府自始至终都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也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中国能够保持政治稳定的基本前提。

在党长期领导和执政下的政治模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已经由革命党转变成为了执政党。因为中国存在特殊的国情,以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所以造就了中国特殊的政治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适合中国发展的国情,也有利于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曾经这样说过: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基于中国几千年来所延续下来的政治传统,我们可以把中国的这种体制概括为“负责任的权威体制”。这种体制的具体表现为:首先是强大的中央集权,第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三是政府的体制能够体现出“民本主义”,政府能够对人民负责。这也集中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高效的管理模式。这是中国经济在三十多年能够长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出口导向型经济。20世纪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就采取了以“出口创汇”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因为当时中国的国内消费市场比较缺乏,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性比较大,需要依靠外需来弥补内需的不足。这也使得中国制造出的产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也使中国的外汇储备上升为世界第一。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很大原因就是经济危机对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渐进增量式改革。中国模式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不断改革,中国的发展模式与改革措施与原苏联的“休克疗法”具有完全的不同之处。中国的改革是一种渐进式改革,这种改革从经济领域入手,逐渐扩展到政治领域。改革采取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的改革步骤,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中国在改革过程中的政治稳定。中国的改革采用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在原本体制基础之上不断地进行完善,这也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模式。

中国模式具有开放性特征。上世纪末,世界开始呈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模式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果断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努力发展对外贸易。中国吸取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政治经济体制,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地融入世界市场之中,积极参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中国不断地进行改革开放,有选择地对其他国家优秀的制度进行学习和借鉴,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绝不盲从。

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廉价劳动力,这也是中国模式发展的优势之一。中国具有大量的劳动人口,而劳动人口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国的劳动力对工作和社会保障需求也比较强烈。中国人在工作过程中具有吃苦耐劳的特性,这也使得很多的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涌入,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这种过程在中国沿海地区表现的格外明显。

“中国模式”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中国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通过近些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和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第二,“中国模式”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大的提升。第三,“中国模式”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通过发展已经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第四,“中国模式”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随着“中国模式”的确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转变。第五,“中国模式”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第六,“中国模式”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许多西方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在“中国模式”发展过程当中,也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需要合理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对“中国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要尊重中国的客观实际,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晓]
标签: 中国   模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