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梳理

【摘要】随着近些年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模式”越来越多地被西方人所提起。在他们的印象当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不是依靠一些大国的扶持,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进行不断改革,逐步地制定出与国家国情相适应的政策、制度、发展途径,中国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中国模式”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末,当时的领导人邓小平进行了南巡讲话,为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许多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许多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报告和文章,他们通过这些报告和文章总结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的经验。

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外对“中国模式”的研究依然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地深入其中,研究的内容也很少涉及到“中国模式”的性质以及内涵等关键性问题。所以,我们应当总结国外学者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他们的研究进行分析,进一步促进“中国模式”的构建与完善,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研究的背景和基本立场

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研究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呈现出两极格局,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进行着激烈角逐,在此期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都表现出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而在此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也经历了重重波折。20世纪末随着东欧国家政治巨变以及拉美国家改革的失败都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敲响了警钟。这些国家和地区改革的失败都与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这些国家改革的失败,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动荡,严重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原本就脆弱的国民经济雪上加霜,加剧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和饥饿,这些都使得资本主义价值观受到人们质疑。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寻求着改革与发展,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立足于中国国情,致力于解决国家发展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把党和国家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中来,使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飞速发展。中国一直在奉行改革开放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大大增强,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模式”也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关注。

国外学者研究中国模式的立场。“中国模式”产生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时期,随着东欧剧变和冷战的结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冷战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中国通过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这从侧面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西方国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国外学者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他们在研究过程当中也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在对“中国模式”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国外学者的立场也不尽相同。国外学者所提出的“中国模式”是相对于苏联模式、欧美模式以及拉美模式等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而言的,“中国模式”是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总结与概括。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成就对西方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认为,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模式”就必须对中国的国情、国家性质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的发展经验也进行了合理的借鉴。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弊端,他们把“中国模式”与政治压迫、独裁和专制联系起来,认为虽然中国在短期内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是中国想要长期发展,“中国模式”是不可取的。经过时间检验,“中国模式”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使得这些对于“中国模式”横加指责的观点一击即碎。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晓]
标签: 中国   模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