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立场出发。把握不同阶层的代际影响与阶层流动的关系;理清个别阶层代际遗传性变化对整个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中间阶层代际遗传性变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将阶层流动与当今的舆论批判背景、社会结构乃至未来阶层流动指向联系起来,从而处理好局部问题与全局问题、当下问题与长远问题的关系。遵循这样的方法论原则,才能够克服现有的单就阶层流动而研究阶层流动的狭隘视野,才能够全面审视当前阶层流动中代际遗传性背后的历史遗留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理性地看待当前舆论焦点中存在的阶级立场局限和批判的不彻底性。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及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JJD840015)
【注释】
①李春玲:《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实证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402页。
②高勇:《社会樊篱的流动—对结构变迁背景下代际流动的考察》,《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6期。
③郑杭生:“五大挑战催生中国式‘紧绷’—社会弹性与社会刚性的社会学分析”,《人民论坛》,2009年第10期。
④李煜:“代际流动的模式:理论理想型与中国现实”,《社会》,2009年第6期。
⑤张洁:“‘富二代’‘官二代’媒介话语建构的共振与差异(2004~2012)”,《现代传播》,2013年第3期。
⑥高勇:“社会樊篱的流动—对结构变迁背景下代际流动的考察”,《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6期。
责编/王坤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