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建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是一个比较宏观的规划,现在提出要在云南保山建设“保山—中印缅孟国际经济合作示范区”,为什么是保山?
郑新立:保山具有突出战略地位和良好的开发开放条件,是设立示范区的最佳区位。
首先,区位战略地位显要。保山地处滇西咽喉,内接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外与缅甸山水相连,连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目前全市有边境县两个,国家一类口岸一个,边境通道4条,边民互市通道13条。
其次,自然资源条件优越。保山农产品、生物、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被誉为“滇西粮仓”;有高等植物4000多种,年木材产量200余万立方米;已发现矿产56种,是黄龙玉的原产地、南红玛瑙的主要产地。
第三,对外交流优势明显。保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与缅甸、印度文化交流融合之地,目前与保山人通婚的缅甸人约5000人。全市侨力资源丰富,海外华侨28.9万人,其中90%居住在缅甸和泰国,是建设示范区的宝贵财富。
第四,产业特色突出。保山制造业建立了一批特色工业园区,已经形成集聚效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猴桥对外新闻出版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级基地。“珠宝之都”、“温泉之都”、“休闲之都”的品牌逐步具有国际影响力。
《中国经济周刊》:在保山设立示范区,并将其打造成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核心区,从国家层面分析,具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
郑新立:云南保山地处我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交汇点,与德宏、怒江、临沧共处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核心区位,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门户和前沿,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其意义在于:
第一,有利于实现安邻富邻,增强我国在亚洲的话语权。建立示范区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与印缅孟等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合作,扩大贸易投资、文化交流,建立政治互信机制,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发展。
第二,有利于构建印度洋战略通道,维护国家安全。印度洋是我国石油等资源输入、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通道,构建印度洋战略通道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军事、能源、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建立示范区将为打开我国通往印度洋的陆上通道,构建跨国陆上石油运输线,建设中缅油气管道、中印输油管道提供交通运输和战略安全保障。
第三,有利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我国与印缅孟在资源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贸易投资等方面互补性强。建立示范区将有利于减少贸易和投资障碍,加快产业、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第四,有利于探索西部对外开放新模式,促进滇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在示范区建立自由贸易园区,在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政策上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边境地区综合开发开放新模式。
第五,有利于实现边疆富裕稳定,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保山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建立4个自然保护区,一个国家级和一个省级森林公园。建设示范区将为探索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