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大众麦克风”时代和全媒体格局下的危机管理

当今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这样一个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公共安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也存在着种种难以预测甚至难以抵御、却要处处设防的风险和隐患。比如,自然灾害侵袭有日益加剧趋势,所造成的损失严重;各类事故灾害隐患四伏,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红灯”频闪,使人感到不安;公共安全事件风险增大,等等。

众所周知,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表现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就有三个鲜明特征:一是“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农村”,因而各类事故、灾害事件不断发生;二是“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虽然各项规章制度似乎都有,但贯彻执行不到位;三是“集中决策,领导批示”,一旦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后,强大的号召力和动员力迅速显现。这种强大的号召力和动员力可能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的,但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深一步思考如何改进未来的危机应对,而不是被动应付,甚至止步不前、满足现状。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既有的信息传播格局、社会舆论生态和公众参与方式。在“大众麦克风”时代和全媒体格局的舆论环境下,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讲究艺术和水平。借此机会,我想就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积累的体会,尤其是如何提升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能力,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互联网强化了哪些传播规律

尽力办实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是建立政府公众互信最重要的基石。尤其在出现负面事件时,任何推诿或硬做官样文章,都可能成为阻碍信息分享的“痛”

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下,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各种言论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政府各项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环境和新挑战,想不想、会不会利用媒体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衡量政府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空前开放、高度透明、全时监督的新媒体时代下,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你不说,网民会说;报纸不说,网络会说。话语权决定引导权,先发声才能赢得先机。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于2011年11月28日正式在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新民网四个平台同时上线,目前合计已经拥有超过958万粉丝。从粉丝数量来看,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务沟通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平台拥有日益增强的舆论影响力,深刻把握传播规律、全面提升新媒体时代的政务沟通能力,是社会进步对于政府工作的必然要求。政府及各部门必须更多地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倒逼机制”。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对此,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要不惧怕、不排斥、不逃避、不打压、不作秀,学会与网民平等对话。然后在此基础上,以信息发布和传播为手段,以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内容为内核,以群众乐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切实有效地加强政务沟通。政务沟通要在必须和可能之间、在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在大多数人利益和少数人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和结合点。具体到表达方式上,就是要心中有度、收放自如、谨言慎行、举止得当。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是形影不离,又爱恨交加。有人说,这是一把“双刃剑”,媒体既可以帮你“锦上添花”,也会给你“忙中添乱”。也有人说,时下当领导的最操心的事就是“防火、防盗、防小报”。这些说法本身就说明,当前领导干部在与媒体的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三个误区”:一是用自己的需求去要求媒体;二是对媒体经常采取回避态度;三是对待媒体报道反应不当。如果还愿意意识到并承认这些误区的存在,领导干部就应学会与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多作沟通,是应对而不是应付,更主动而不是被动。新闻媒体是发现问题、报道问题的行家里手,可以为政府提供公共智慧,也可以为政府提供舆论支持。领导干部都应从与媒体的相处中,学习一种更开放的心态,学会真诚、理性地对待媒体。

有同志肯定要问了,要对媒体有宽容度,得多宽容?政府也好,领导也好,对今天社会应该有更多的耐受性。如何理解这种“耐受性”?由于当前社会上的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有不同意见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对此,要闻过则喜,不要文过饰非,更不要闻过即怒。别人说你不好,就让他把话咽回去,这既做不到,也不现实。这样的举止只能是不成熟、不现代的表现。

除了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真诚、理性地与媒体沟通,政府还应主动接受采访、答疑解惑,这才能让人们对政府产生信任。 2003年初,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往来。当年4月3日,时任卫生部部长出席新闻发布会。在会上,他把“中国局部地区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这句话重复了多次,并慎重宣布,“在中国工作、生活、旅游都是安全的! ”当晚,北京一家医院有位军医坐在家中,在电视里看到这条新闻。也就是这名72岁、有着51年党龄的老军人,在感觉卫生部官员所述情况与其所了解的情况并不相符之后,选择了向媒体陈述自己所了解的情况。中国非典疫情报告得以透明化,或许并非这位军医一人之力,但他对于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的介绍,确实是促使中国政府后来迅速决策并采取果断措施的关键事件之一。由于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政府能更积极主动地、以更大的力度应对非典。而这对于平常百姓能否更多地了解和预防疫情,从而挽救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具有莫大的意义。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