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
在双重转型中,厉以宁认为必须把产权问题放在改革的首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权模糊、投资主体不确定、投资方的权利和责任不清晰是改革的主要障碍,也是发展的巨大阻力。因此在体制转型中,产权改革是突破口,是主线;在发展转型中,产权确定和产权清晰是动力源泉。
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改革,厉以宁直言,不应把理论指导、路线图、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这两个方面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是缺一不可的。
在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下,《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书中有关“土地确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等都有详细地建议。在这里,我们以“混合所有制”方面的内容做一定的延伸阐述。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公告引起了社会广泛地解读,其中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备受瞩目。厉以宁也认为,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经济方面最重要的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市场从以前所说的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改为现在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理论上的突破”,厉以宁说。
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重中之重就是如何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调发展,如何发展中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厉以宁对混合所有制经济有过深入的思考,他认为“国有企业要能够向混合所有制方向发展,其中包括所处领域的门槛降低,民营经济准入,同时欢迎民营企业参股”。
厉以宁认为,无论是国企、民企都要走混合所有制的道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应该三分天下。混合所有制建立的好处有四:“第一个好处就是把国企的资本雄厚优势和民企的机制灵活优势集中到一起;第二,它走出去对我们有好处,不会被其他国家所限制,也不会因力量小成不了气候;第三,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法人治理结构办得最有效的;第四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够在企业中是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合作的场所,双赢但不仅仅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在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就有条件成为双赢的获得者了。民营企业在跟国有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能达到公平竞争、合作的好处。”
厉以宁认为,企业员工持股也是将来的混合所有制形式之一。企业和员工应该共同分享利润,采取股权激励制度。
翻阅《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系统了解厉以宁的理论体系之后,再看近两个月来厉以宁教授的相关言论,比如“社会和谐红利是最大的制度红利”、“小政府、大市场”、“国资委别管国企闲事”、“九方面看当前经济形势”,便能轻松获知其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