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但控制人口一直是件敏感的事情。
李强:是的,我记得之前有一个政协委员提出过“设门槛”,前一段时间还有人提出“考试”,马上就引起公众很大的反感。毕竟目前真正拥有北京户籍的人口也就1200多万人,还有大量想拿而没有拿到户口的人,如果设置的障碍太多,门槛太高,那社会上各种抱怨和不满情绪肯定会很强烈,舆论压力就很大。所以北京市政府确实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毕竟从根本上来说,这并不是北京自己造成的,而是全国发展不平衡给它带来的一种压力,短期内很难靠北京一己之力彻底解决。
“如果一开始就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市场规律的话,倒也好办,但问题在于,过去实行了极高的政府补贴,给公共交通降价,现在政府发现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铁人满为患,再想通过提价来缓解,难免就会引起不满。”
记者:流动人口的问题最近几年越发突出,之前似乎没有那么明显?
李强:在对待流动人口这个问题上,无非就是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两大手段。自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机制逐步确立,劳动力总是从价格低的地方流往价格高的地方,这是基本规律,所以,人口流向大城市的趋势迅猛。
从政府干预看,2003年“收容法”的废止可以看作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政府曾经用强干预方式控制外来流动人口。北京市政府当时有关于外来流动人口的9个文件,收容法废止了,这9个文件也就都作废了。今天看,收容法对于农民、农民工确实是有失公正的,侵害了外来流动人口的公民权利。当然,自此之后,给北京市政府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现在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适应新的形势与局面,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体制。
记者:那么,市场调节手段效果如何呢?
李强:从道理上来说,市场调节肯定是个好办法。所谓市场,是多元的:有商品市场、服务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几个市场互不匹配,甚至互相冲突。劳动力市场放开了,于是劳动力大量涌入,而其他要素的配置又不尊重市场规律,于是,机制之间互相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