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全党各级领导干部
说到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各级领导干部时,韩庆祥表示,领导干部要遵循“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求来学。应首先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这可以通过自学和互学来掌握;然后把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作为工具来分析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此外,还可用一些讲故事、案例或者电视纪录片的形式,把历史唯物主义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所发挥的方法论作用生动直观感性地展现出来,让领导干部透彻明白地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比如,领导干部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首先要确定工作思路,这里唯物史观就可以发挥作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中有一条,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发展要求相适合。如果这一基本矛盾在运动过程中使社会发展有动力、有活力,又使社会发展和谐稳定,这一基本矛盾就是适合的;如果整个社会既没有发展动力也没有创新活力,同时社会稳定和谐因素也不够,这说明基本矛盾在某些方面不适合。这里就蕴含着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动力机制与发展动力、创新活力有关,平衡机制与社会和谐稳定有关。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是任何一个社会运动过程中两个最根本的机制,任何运动中的事物都有这两个机制,发展速度越快,越需要平衡。这两种机制可以成为领导干部分析解决问题与做好工作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思路: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归根到底,一要抓动力机制促发展,二要抓平衡机制促和谐。这就抓住了工作的本质。可以看出唯物史观对施政的意义。”
韩庆祥继续阐述:“领导干部要确定路线方针政策。怎么确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3号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总结讲中就说了,必须以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判断为根据,要以对我们的社会实践、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活物质条件的科学判断为根据来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是说,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需要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
韩庆祥表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坚持群众路线。这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习总书记指出,改革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有动力,只有为了人民群众才有意义,所以改革既要为了人,又要依靠人,这是唯物史观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决定力量原理的具体运用。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既要摸着石头过河,也要注重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此外,领导干部在工作当中还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这要学习实践认识论,要驾驭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就要学好唯物辩证法。因此,习总书记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
原原本本精读历史唯物主义经典著作
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浩如烟海,韩庆祥首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因为他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其中,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起点的代表性著作;1845年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之为“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叙述了新唯物主义的十一条提纲要点;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写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产生、形成的标志;1859年马克思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则是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韩庆祥认为,这四部经典著作各有侧重、各有意义,可谓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入门经典读物。
“对于一般领导干部和大众来说,首先要弄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写了哪些书;搞清楚以后,最好先把这些书好好读两三遍,了解其背景、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核心观点和重要意义等。如果没有哲学功底的话,这些书比较难读,没关系,硬着头皮读两三遍。读不懂的时候,可让一些专家帮你推荐解读这四本书的参考资料,把这些资料读两三遍,然后再带着问题,回到原文去读。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机会,可到网上搜一些专家的讲座,也可到中央党校网上搜集相关著作的音像资料,以加深你对这四本书的理解。最后,再回到文本读一读。这样就能够掌握这些经典的思想了。”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既要学习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也要学习其中蕴含的理想情怀和人道主义情怀。这是韩庆祥多年研究马克思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心得。
韩庆祥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时代发展变化了,问题变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因此,我们既要了解现实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也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进程;既要读实践的与时俱进的历史,也要读理论的与时俱进的历史;既要读经典文本之书,也要读社会实践之书;既要面对文本,也要面向中国问题。只有了解了问题,才能深知理论的意义。马克思当年创立的唯物史观,是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实践基础和社会生活得来的,现在时代、实践、社会历史条件都发生很大变化,唯物史观也要随之丰富和发展。因此,既要把历史唯物主义经典著作放到当时的背景中来读,也要超越时空放到今天来读。”
“为什么当时的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推动社会发展?因为那时物质、资本、物质生产资料和物质生活资料对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在今天,我国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执政能力、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社会治理、协商民主和创新驱动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韩庆祥最后表示。
人物介绍:
韩庆祥,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曾任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核心成员。198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9年在莫斯科大学进修。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和中国问题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百篇论文,23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国家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研究》首席专家。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央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