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贯穿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全过程
韩庆祥说,历史唯物主义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写了很多哲学著作,如《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其中具有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指导革命取得胜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8年到今天更是如此,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开创的?生产力标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真理标准大讨论,破除‘两个凡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认识中国国情,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观点和方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邓小平同志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强调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生产力不发达,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只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是唯物史观的运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全面深化改革,韩庆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基础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今天为什么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因为生产关系在某些方面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某些方面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生产关系方面,市场活力显得不够,分配问题未解决得很好,影响一些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强调反‘四风’,‘四风’一个很大的危害是官本位,鼓励人们做官,不鼓励人们创业、创造财富,所以社会创新活力、发展动力不足,所以要改革。改革又需要根据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来解释和说明,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涉及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所以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而且我们的改革要从经济领域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再比如说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合理性,就在于它既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符合人民群众的主体需求,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什么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利用市场经济、要改革;改革,就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目标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道路就从中开辟出来了。中国道路又符合人民群众的主体需求,它关注民生、关注民富、关注民主,这些都是中国道路里面的内涵。由此,中国道路是合理合法的,有生命力的,它是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一条路。要对这条道路充满自信。”韩庆祥坚定地说道。
今天,我们要破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难题,要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也需要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正像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韩庆祥:各级领导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