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陈明哲:管理的本质是要抓住人的本性(2)

文汇报:动态竞争分为两个基本层面,一是竞争本身是动态的,即一个行动就一定会造成另一个反击。二是竞争本身是相对的,即我有优势,你也有优势,但我的优势需要跟你的优势比较,这样一来我的优势有可能会变成劣势,因此优势和劣势是相对的,而且即便有竞争优势也都是短暂的,因为对手会有所反应。这和中国古代五行相生相克是否有关联?

陈明哲:在哲学与文化层面,中国传统竞争策略观与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动态竞争理论的根源。西方强调,优势具有持续性特点,但在中国哲学中,一切都是相对的,优势只是一时的,一定要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个有能力的企业要做到“以敌为师”,学习对手优势,并创造出自身的优势与价值,只有不停地与时俱进,否则就将被淘汰。这和中国人与时俱进、与时偕行的观念是相同的,也与中国人传统中的物极必反、月满则亏相关。

不过,东方文化虽有很好的理念、哲学,却缺乏系统化知识和工具,因此,我的动态竞争理论也向西方科学借镜。西方的强项是社会科学的数据化,例如现在流行的大数据,我就采取了大样本的概念。作为管理学,要容纳出通则,而不是个例,因此需要进行大样本分析。而这恰恰是东方文化的短处,它缺乏科学证据来表述,就像武林高手论武功,更多的是感觉、境界,而非用数字说话。

文汇报:根据“动态竞争”的本质,您又提出“文化双融”理论。在这一理论中,您提到:现代世界已经由“西方领导东方”转向“西方遇见东方”,新一代领导者必须能融合东西方文化,兼容合作与竞争,平衡社会利益与私人利益、人际信任与法律关系、团队合作与个人成就。在一般人看来,“双融”之间有很多概念是相互矛盾的,如何才能化解这当中的矛盾,实现成效的最大化?

陈明哲:“双融”的本质是整合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东方与西方、国际与本土、盈利与非盈利、高科技和制造业等等。我认为:第一,我们应该有更宽阔的心胸来面对即使是对立的概念,跳出非此即彼的观念,得到“又此又彼”的概念。第二,我们要在两者之间挑选出好的部分,扬弃不好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到又中又西,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觉得,管理的本质是要抓住人的本性。正如《中庸》提到的“率性之谓道”,无论东西方,人性的本质是一样的,你虽然吃辣,他虽然嗜咸,但我们若能抓到饮食的核心,基本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世界大同的“同”,就是抓住了其中的“同”。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最大障碍是基本功不够

文汇报:西方管理学的“泰勒制”认为: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在《科学管理》中写道:“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的产量。”如今,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代工企业和电子行业中,泰勒制的观点仍很盛行,很多企业将员工的效率发挥到了极致,但这一导致了很多负面效应,诸如员工情绪低沉,厌世情绪滋生等等。您认为,泰勒制的缺陷在哪里?

陈明哲:很多企业家推崇这种极致效率。当然,这当中有泰勒制的原因,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产业链上下游出现的挤压上游行业的结果。

几年前,我开设“王道薪传班”来培育全球华人企业家时,曾有人将“泰勒制”这种管理理念归为“霸道”代表,但在我看来,“王道”和“霸道”是相对的,不是说超越一个标准就是“王道”;低于这个标准就是“霸道”,或是在这件事上,你采取“王道”做法,在那件事上采取“霸道”做法。就我看来,一个真正的“王道”企业家应该在大部分事情上都实行“王道”做法,让利分利。儒家所说的“内圣而外王”,其中的“王”字就是“旺”,把自己修好了,兴旺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现在,很多西方企业已经将“泰勒制”与人性管理做了很好融合。以“计件制”来说,虽然采用量化指标,但也同时把人性管理纳入考虑。从根本上说,还是应该实行“双融”,如果完全采用人性制,企业也很难管理,毕竟人性也有惰性的一面。

文汇报:目前,不少企业都提出了“人性化管理”口号。很多企业希望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您认为,人性化管理是否是未来管理发展的趋势,其优缺点各是什么?

陈明哲:人性不是靠讲出来的,更多的时候是靠做出来的。好的企业其实没有口号,真的要执行是靠上面的人怎么做。言胜于行,当管理层一方面喊口号要压缩成本,另一方面却在奢侈浪费时,再响亮的口号都是空洞无力与苍白的。所谓的人性化管理,更多是要体现在点滴之中,例如不仅关心员工,也关心员工家人,这比谈人性化更有效。西方企业不太提人性化管理这种口号,而更习惯使用empowerment(授权)这种模式,期望能激发出人的力量和潜能。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管理的本质   人的本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