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个跟百姓相关的社会政策引发争议,如渐进式延迟退休,除夕不放假,北京地铁将结束2元票价,天津限制购车不设缓冲期。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专访时认为,政府整齐划一的政策来干预整个社会的生活,得到的效果并不好,政府有些该管没管好,有些根本不该管应该让个人和单位自己决定。
新闻背景1:北京地铁将结束2元票价
全国最低的地铁票价--每张2元坐到底的北京地铁票价,或将面临调整。12月13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在首都之窗网站公布,其中“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的内容,预示着目前全国最低的北京地铁票价可能面临调整。
目前,北京地铁全路网执行2元的单一票价,不仅横向上低于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在纵向上也低于14年前北京地铁的票价。
在北京高峰时段非常拥挤的13号线、5号线、4号线、八通线等线路,上下班的潮汐性客流特征非常明显。这种相对“刚性”的客流能否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很多北京市民都认为票价调整不会解决地铁拥堵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毛寿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