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协商是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公共协商概念是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公共协商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参与公共讨论和批判性审视具有集体约束力的公共政策的过程。”④正是由对话、沟通、协商的核心要素,协商民主才能够区别于票决民主,所有公民政治平等的信念才能完整表达出来。
协商民主之于我国当代的价值
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对协商民主产生迫切期待。首先是主体多元性期待协商民主。当前社会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一是主体利益诉求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主体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主体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带来了主体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二是主体价值观念多元化。全球化加速了各国间政治、文化等资源流动,各种价值观念传入我国,加之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文化、风俗也导致社会主体价值观念不同。因此,实行以对话为中心的协商民主,加强主体间的对话与合作,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成为当前的迫切要求。
其次,问题复杂性期待协商民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出科学决策,是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更精细的分工、更专门的才能、更尖端的技术,使社会问题日益呈现出高专业、高技术特征,这是仅依靠政府决策部门自身无法解决的,需要畅通公众政治参与渠道,引导公众合理有序参与公共决策。
最后,政治合法性期待协商民主。多元化使任何政治体系都受到合法化危机的影响。胡锦涛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⑤而协商民主恰恰具备赋予政治、决策以合法性的特点和优势。
协商民主有助于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一是协商民主有助于克服被动式政治弊端。民众奴性人格残存,唯上、崇上意识强烈,缺乏公民主体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民众参与呈现被动性、淡漠性。而协商民主有助于激发决策和民主治理的利益相关者的政治参与主动性,有助于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公共协商,以求有效地维护公民个人以及共同体的利益。
二是协商民主有助于改善民主治理质量。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决策、治理形式,当前具有改善民主治理质量的重要作用。一是能提高决策质量。协商民主有助于广泛集中群智群力,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益参考。二是能够提升公民民主政治参与素质。协商民主要求协商主体之间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在表达自我价值偏好和诉求时,照顾多数人利益。三是能增强权力透明度,控制官僚自由裁量权。协商民主通过公民在公共协商过程中对政府机构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建构现代的公共行政,实现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化,实现有效的民主治理。
协商民主的政协实践
协商民主在我国以人民政协为主要实现形式。当前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实践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探讨改进路径。
协商民主要与人民政协工作契合。政协的政治协商虽然与西方协商民主在阶级性质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但在理念与实践上具有内在契合。一是协商理念的契合。该协商旨在通过协商一致原则,最大限度包容社会各方的利益诉求。协商民主的理想模式是公民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审议等方式,参与决策和政治生活,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二是实践的契合。人民政协广泛吸纳各界人士,通过政治协商充分参与大政方针和重要决策的制定执行,促进各方面利益诉求的实现,维护了社会稳定,并为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巩固了执政地位。这些实践契合了协商民主对平等、政治参与、合法决策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