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一般指导原理,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的最新产物,是指导我们社会实践的理论成果。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党的创新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运用,是实现和升华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要求,也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党的创新理论 理论理性 实践理性
古人云:“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马列主义哲学是我们的源头活水,是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宝库。中央多次号召党员干部自主开发和保持浓厚的理论兴趣,通过学哲学打开通向理论思维的大门。为此,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进行统一的认知,就是强调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高度统一。
两者的内在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理性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知识的系统结论。实践,是指产生理论来源所依托的客观存在的事物与情况,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本来面貌及其内在规律。我们在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的同时,必须明确理论既是联系实践的产物,同时也是脱离实践转入更深层本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的重要环节,前者是理论的生命源泉,后者是理论升华发展的台阶。人类与别的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能够从大量实践经验中抽象出理论、形成体系,这既有利于新的理论产生和持续创新,更有利于原有文明的接续传承发展和完善。实践理性是在坚持实践第一性的同时,始终不忘实践与理论相联系,及时得到理论的科学指导和以实践发展推动理论再创新的系统进程。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对实践的强大推动和指导作用,与时俱进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融合与统一推动马克思主义拓展。
现阶段,我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联系的过程,也是把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联系的过程。为此,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机结合,一是着眼掌握思想武器,紧紧扭住重大问题强化理论武装。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首要任务是在坚定信念上求深入。结合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必然与必须相统一中,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深刻内涵,增强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感情认同。其次是在保持警觉站稳立场上求深入。针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实际,特别是互联网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出现的新动向,围绕重大是非界限和社会热点问题,帮助人民群众从哲学原理上自觉划清“五个重大界限”、弄清“七个为什么”。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政治警觉、坚守政治立场,增强政治鉴别力、免疫力。再次是在端正追求校正取向上求深入。坚持把学哲学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抓手,把《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等经典著作纳入理论学习,不断加深对哲学思想的理解消化,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校正价值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