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简论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及其现实启示(3)

人民利益是共产党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毛泽东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要着力构建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民生理念,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毛泽东认为,民众是国家的主人,并且是我党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之本,我党所进行的一切工作均是为了人民利益,如果我们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一切工作均将无从谈起。毛泽东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关于民生的改善,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物质福利的改善,所以其反复强调,一切空话都是没有用处的,共产党人执政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福利,让全体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的生活。不仅如此,毛泽东认为改善民生的判断标准就是看人民群众获得了多少实际的利益,同时,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积极性,将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民生改善的主体。

毛泽东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具体方略。毛泽东民生思想不仅提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改善民生的前提与保证,提出人民利益是民生问题的核心,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具体方略。毛泽东认为,改善和促进民生必须以相应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否则民生的改善就是一句空话。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强调经济建设,主张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1933年,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生活》中强调,经济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激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并于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226亿元上升到583亿元,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高程度的改善。除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外,毛泽东认为民生的改善还需要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及全民教育;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民众就业问题的解决。而农村人口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在城市人口就业问题的解决方面,毛泽东认为应该进行以工代赈积极进行生产自救,对劳动力进行培训,优先安置城市人口就业。毛泽东还十分关心人民群众身体的健康,认为改善民生就必须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建设,并适时提出了医疗卫生工作的原则,组织开展广泛的爱国卫生运动,消灭和尽量控制传染病,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还提出,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存的权利,必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结合新中国的实际强调从救灾、救荒和解决失业问题等方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现实启示

当然,毛泽东民生思想也有相应的历史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是过分强调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而对生产力发展方面有所忽视;二是在某些时候过分地陷入了平均主义的误区,从而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三是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和具体改善民生的实践有不一致的地方,比如,过分强调国家利益、过分强调重工业发展。

毛泽东民生思想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那就是为人民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毛泽东民生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在我国的继承和发扬,将理论性和实践性融于一体,将人民性、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融于一体,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民生问题、改善民生问题。当前,我国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我们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地仍然存在许多民生问题还需要与时俱进地加以解决,如何更好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过程中,毛泽东民生思想对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毛泽东   民生   启示   现实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