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简论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及其现实启示(2)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理论渊源

我国传统的民生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列宁的民生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思想,构成了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理论渊源。毛泽东民生思想正是在上述理论的积极影响下,在其本人的实践活动和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继承、丰富和完善起来的。

我国传统的民生思想。我国古代部分统治者非常重视社会民生的建设,并且对民生的重要性和如何改善民生等问题颇有论述。比如,《左传》提出“民生在勤”的观点,《礼记》提出的“老有所终”观点至今仍然是我们社保工作的目标任务。老子提出的“尚民为先”、“爱民治国”、“崇检抑奢”、“道治”等理念。韩非子对民生问题也进行了诸多阐述,其民生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统治者不仅要重视国家利益,而且必须高度重视民众利益,并认为民众才是促使统治者富国强兵成就霸业的决定力量。儒家提出的“民为邦本”思想强调,如果民生安则君得所依附,而其位安,君王要使自己的权位安稳,就必须保障民生。我国传统民生思想,自然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而提出的,但是它们依然体现了朴素的民生情怀。毛泽东在一生的学习生涯、革命生涯中十分注重学习我国古代经典佳作,我国传统的民生思想成为毛泽东民生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民生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民生”一词,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却包含了丰富的民生思想。马克思主义学说,本来就是帮助无产阶级摆脱受统治、受压迫地位的科学学说,马克思主义十分关注无产者的生存与发展。恩格斯针对英国的社会现实状况指出,在资本家的压榨下,英国的工人们是不会感到幸福的,为此,工人阶级应该通过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指出,即便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工人阶级们的生活状况越发恶化,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有所改善,工人阶级变得越来越贫穷的趋势是无法避免的,而这些正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对于工人阶级摆脱贫困、摆脱受压榨地位的出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更加先进的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如此才能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除此之外,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建设者,其所提出的一系列民生思想同样为毛泽东所学习和借鉴。列宁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多次对民生问题进行了强调,认为不断地改善工农群众的生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三农建设方面,列宁主张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到改进农民的牲畜品种、推广农业技术、改良农田土壤、调整农民使用的土地等,而这些均成为毛泽东民生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思想。孙中山著名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思想中集中体现出民生关怀,而“民生”正是三民主义的根本,孙中山认为民生是国家兴旺发展的基础。孙中山“三民主义”是其社会改革思想的核心内容,虽然是为了适应国民革命需要而提出的,但是其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色彩,并且孙中山本人对共产主义的某些观点主张不仅不排斥,而且还十分欣赏。孙中山曾经在1924年8月的广州演讲上说:“什么叫做民生主义呢……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个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②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以平均地权为主要原则,希望通过实现“耕者有其田”的途径解决社会民生问题,实现“养民”的目的。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思想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孙中山所提出的“节制字恩”等主张深刻地影响了毛泽东民生思想的产生。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民生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充分吸取我国传统民生思想精华、孙中山三民主义民生思想精华上,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和毛泽东本人的人生经历和我国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性结合,立足我国的具体国情实际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思想。

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是改善民生的前提与保证。近代中国在较长的时期内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遭受了严重破坏,中华民族沦落到了十分屈辱和深重的苦难当中。在帝国主义的凌辱和操纵下,我国国内战乱不堪、军阀混战不止,民不聊生,人民群众民生问题的改善缺乏任何基础条件。毛泽东等人对我国社会的民生之痛极为关注。毛泽东指出,军阀政治是中国人民忍辱受苦的源头,同时也是国家外患内忧的源泉。毛泽东认为,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必须“用革命的丰富,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要实现民生的改善、民众的富足,就必须先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半封建社会的统治,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也就是说,毛泽东认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是改善民生的前提与保证,在此基础上其领导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毛泽东   民生   启示   现实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