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当前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与引导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各种各样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也随之而来,对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客观认识和分析当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和发展,加强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非主流意识形态   特征 影响 引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不断涌现,纷繁复杂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开始对国内主流意识形态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在简要阐述了非主流意识形态概念和特征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双重影响,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引导措施。

非主流意识形态及其特征

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主要体现了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在统治阶级的不断灌输下,成为大部分人接受的意识形态。但是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阶级和利益群体,所以就产生了代表各自利益的意识形态。而这些不具有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便称为非主流意识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入关键的转型期,经济结构、生产方式以及分配方式等日益丰富,导致了人们在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思维习惯等方面日益多元化,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的独立、自由和个性。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各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各种意识形态也随着国际交流而不断涌现,由此形成了多元化、复杂化以及丰富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成为了非主流意识形态最大的滋养土壤,并明显的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政治性:主要体现在代表不同利益群体要求的特征;

趋利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利益群体对自身权益的自我维护的特征;

交互性:主要体现为不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关联的特征;

隐蔽性:主要体现在依附于打着商业标签的物质外壳上的特征;

开放性:主要体现在通过现代化传播手段来争夺舆论阵地和扩大受众群的特征;

传播性:主要体现在既能够以学术观点的形式在社会层面进行传播,又能够将日常生活体验上升为理论高度进行传播的特征。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价值观   主流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