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唯物史观与中国梦的科学理论内涵(3)

中国梦与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界限

中国梦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历史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与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划清了界限。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主体,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创造者,既是社会创造主体也是社会价值主体,是劳动成果的创造者与享有者的统一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其价值目标是为了人民的福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提出的中国梦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最近的目的和利益”具有现实性,而且“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具有理想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人民性。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主心骨”,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力量。中国梦的社会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是中国广大人民,是人民共创和人民共享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实现的中国梦,不仅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而且指向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中国梦的提出是对《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

与此相反,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逻辑前提出发,从剥削阶级利益出发,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创造主体,抹煞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必然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泛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扭曲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奢靡之梦,丧失崇高理想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之梦,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之梦,败坏风气、欺人害己的形式主义之梦等。实现中国梦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⑦中国梦与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社会之梦、人生之梦划清了界限。

中国梦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的界限

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与各国人民和平发展之梦、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中华民族伟大理想与人类崇高理想的辩证统一,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划清了界限。

《共产党宣言》指出:“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它们更快地消失。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⑧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唯物史观于165年前作出的科学论断,依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特别是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使我们凝结成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中国13亿多人民致力于实现的中国梦,与各国人民期望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具有一致性。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⑨他在坦桑尼亚演讲中也宣示:“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干涉别国内政。”⑩经济全球化打破了时空局限和民族分隔,改革开放的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有利于占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赢得国际话语权,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与各国人民和平发展之梦、中华民族伟大理想与人类崇高理想的辩证统一。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中国   内涵   理论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