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唯物史观与中国梦的科学理论内涵

【摘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梦具有丰富的科学理论内涵。中国梦坚持历史唯物论,实现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历史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相统一,实现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从而与形形色色的历史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之梦划清了理论界限。

【关键词】唯物史观 中国梦 科学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深刻阐释了中国梦的科学理论内涵,并将这一理论命题奠定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基础之上,与各种错误思想划清了理论界限。

从哲学原理的角度上讲,中国梦不仅是一种奋斗方向,也是一种理论形成的先决条件。这种理论的形成就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顶层设计上的指导思想,形成我们在复兴中华民族大业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终极意义的探索和解释,是一种思想价值在精神、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种层面上的理论原理的确立。中国梦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表述,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顶层设计过程中形成的新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孕育。  

中国梦与空想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界限

中国梦从历史唯物论出发,实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结合,不仅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梦”的命题,而且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空想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划清了理论界限。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①中国梦遵循历史唯物论这一基本原则,不是脱离中国实际从主观愿望出发,描绘使“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它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经历史阶段,“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中国梦不是想入非非的“痴人说梦”,它是由特定历史前提和现实国情决定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建立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之上,是对近代中华民族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历程的深刻总结,是对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取得伟大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持续探索,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基于唯物史观的中国梦,建立在严格的历史前提、历史逻辑和“现实运动”基础上,同空想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划清了界限。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唯心史观出发,颠倒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逻辑关系,企图用“理想”取代现实,借助发明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改造方案,通过脱离现实的途径来实现“乌托邦”的社会梦想,这种空中楼阁的主观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虚无主义者置中华民族的历史逻辑于不顾,任意解构历史、假设历史、割断历史,否认客观历史事实以及被实践检验的真理认识,妄图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样做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中国   内涵   理论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