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唯物史观与中国梦的科学理论内涵(2)

中国梦与主观主义唯意志论和形而上学独断论的界限

中国梦遵循历史辩证法,坚持社会整体发展观和历史合力论,正确处理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与主观主义唯意志论和形而上学独断论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基本矛盾运动,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形成一种现实作用力,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从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与自然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且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恩格斯晚年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③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统一,历史发展整体观与历史合力论的统一,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中国梦深刻地体现了这种统一性。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这一论述科学运用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是在新的历史境遇下对社会发展整体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他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④这里集中体现并发挥了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历史合力论的科学思想,通过凝聚每个中国人的力量,形成合力齐心共筑中国梦。中国梦与《共产党宣言》所憧憬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贯通性,“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⑤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自由创造、自由发展之梦,也是中华民族这个伟大“联合体”之梦。

基于历史辩证法的中国梦,建立在对社会基本规律,对自然、社会与人的辩证关系的科学把握基础之上,与主观主义唯意志论和形而上学独断论划清了界限。主观主义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观念出发来绘制社会发展蓝图,或寄托于“假大空”的唯意志论;或借助于上苍的恩赐,以实现其虚幻的梦想。而中国梦则建立在全国人民齐心合力的集体创造,“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之上。形而上学独断论的理想观、发展观,割裂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或片面追求经济指标,造成不可持续的畸形发展;或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观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导致生产力的破坏;或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实现的是少数人的奢欲之梦等。在历史辩证法基础上,这些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中国   内涵   理论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