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实录
《资本论》与金融危机
记者:能不能介绍一下西方社会是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的?
韦建桦:由于意识形态不同,西方主流社会总体上是排斥马克思主义的。在“苏东巨变”后,西方甚至套用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的话,欢呼“马克思,一个幽灵离开了欧洲”。西方的学者尽管在立场上反对马克思主义,但不得不拜服马克思许多理论和观点。眼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又开始热销。
记者:《资本论》的热销,与全球金融危机有很大的关系吗?
韦建桦:是的。可以说,马克思是最早系统研究“虚拟资本”的,也是第一个注意到虚拟资本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包含的风险。《资本论》中就有货币资本、生息资本、虚拟资本的概念。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高层都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资本论》中寻找理论见解和解决问题的答案。
记者:《资本论》中真的有解决问题的答案吗?
韦建桦:现成的答案当然不会有,但是,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就哲学层面来看,如今的全球金融危机正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内在矛盾的种种反映。
记者:西方对马克思的认同,更多的是经济学层面的吗?
韦建桦:也不尽然。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的评选,高居榜首者就是马克思。这显然不仅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论述的影响,他的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他的政治与哲学思想,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和精神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