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来自中国的郝平能够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会主席,其实人们总结了一下,也就是这么几个原因,从他个人来说,刚才牛大勇先生说了,他有着丰富的与国际打交道的经验,同时他工作的专业,也就是教育,并且他在以前一直是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主任,跟这个组织是比较熟悉的,这是他个人的背景。
我们再来看国家的背景,从1972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席位以来,中国就一直担任着执行局的委员,这些年中国在这个组织里面对于这个组织的支持一直是很有力度的,我们交的会费在这个组织里面现在排名第六位。
再来看大会选举的制度,大会主席是轮值制,一共是六个组,今年是亚洲组推出自己的候选人,从这个角度来说郝平的当选也并不意外。另外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需要与国外有着不同的这种层次的交流,那么在这种双向的交流下,从世界的角度也需要郝平一个来自中国的主席。
接下来继续连线吴大使。刚才我们也说了,从历史上看,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始国,而且从1972年恢复席位以来,我们是执行局的委员,请您解释一下,作为执行局的委员去做这个工作和现在作为大会主席去做工作,份量上有什么不一样?
吴建民:
联合国教科文执委会跟大会的职责是不一样的,教科文执委会对一些问题做出比较深入的研究,然后在大会上进行讨论、表决。郝平作为大会主席,要主持大会,当然主持大会之前,秘书处会向他吹风的,有些事情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也会跟他进行联系,有重大的问题跟他商量,所以执委会主席跟大会主席要很好地配合,这样形成教科文组织合力,郝平在这个过程当中作用还是相当突出的。
主持人:
他作为一个主席,在未来会展开哪些方面的工作?
吴建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成立了68年了,当时人们在考虑战后的世界的时候,有一个想法,有点像世界政府,教科文是教育、科学、文化这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领域里面可以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最近几年,由于美国拒交会费,所以联合国教科文行动能力受到了影响,我想郝平担任主席之后,在这个问题上如何做推动,使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逐步摆脱这样的困境,贡献一点他的智慧,我想这可能是有益的。
另外他担任主席之后还有一个好处,中国人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识的还不是很够,我们对联合国了解的比较多,因为每年外长都需要讲话,教科文组织相对了解比较少一点,而实际上随着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教科文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我们现在有些企业正在跟教科文组织合作,我们有些艺术家也在跟教科文组织合作,我想这方面,它作为主席来讲,可能是中国人对教科文组织有更好的认识,这样促使中国各界,特别是教育、科学、文化界同教科文组织合作会有新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