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以更宽的视野在更大的范围内求解中国经济的发展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轨迹看,大国的崛起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何充分认识和把握当前世界发展的基本形势,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既需要大智慧、大战略,也需要处理好每一件具体的事情。
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编制“十三五”规划到各地调研,在与地方领导同志座谈时指出,目前的“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上述一系列重要判断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回顾过去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轨迹,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同时,积极参与新形势下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冲击后的深度调整和恢复过程之中,不确定因素增多。由于我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货物贸易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全球最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我国。所以,我们必须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目标,这既是对中国过去30多年开放型经济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目标、新任务。
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全面阐述了其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理念、主张以及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2013年9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中讲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013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强调:“我们将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提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5年3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指出,“新时期的开放是全面开放、深度开放,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是对内、对外同步双向的开放……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方。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要打开大门搞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动。各国要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经济,实现共商、共建、共享”。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西雅图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发表讲话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没有改革,就不会有动力。没有开放,就不会有进步。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得出的宝贵结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开放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了就关不上了”。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了中国“五个更加注重”的理念,即“更加注重效益质量、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公平公正、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注重对外开放”。其中,就包括了更加注重对外开放。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正是在这一系列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经济的开放水平近年来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经济格局。与传统的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贸易伙伴保持稳定,新兴国家、金砖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快速增长; 2015年,中国的对外投资总规模已超过吸收外资的规模。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在华盛顿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的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IMF货币篮子的第五个成员。
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主张不仅仅只是一种理念,而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共识和行动。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7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巴西福塔莱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金砖国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和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我们应该建立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探索建立一体化大市场,在货币金融方面构建多层次大流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形成陆海空大联通,在人文领域推动各国人民大交流”。两年后的今天,“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沿线国家甚至其他国家的共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丝路基金、金砖开发银行等的成功设立及运营,预示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未来将会有更加丰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