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习近平经济思想几个鲜明特点

核心提示: 从习近平同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讲话中,我们都能够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一点,那就是他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对于中国“去哪里”、“如何去”等重大问题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

【摘要】从习近平同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讲话中,我们都能够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一点,那就是他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对于中国“去哪里”、“如何去”等重大问题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思想理念 【中图分类号】 F120.4 【文献标识码】 A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道路有明确的认识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这是人民最关注的问题,这是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必须要明确回答的问题。习近平同志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多个重要场合的讲话中,他既继承了自十五大以来历次党代会强调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概念。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同志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014年7月8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发展是硬道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无论是“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还是“中国梦”的目标,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中国古人有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一次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就说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指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五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2015年11月27日到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

发展道路是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这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长期以来,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争议从未停止。针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大问题、原则问题、根本问题,必须有正确的回答。

对此,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习近平同志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讲话中再次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与发展目标一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中,经济体制是一个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在不断探索中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近平同志在这一问题上,坚持和继承了邓小平同志以及历届党代会的基本思想,但同时有了新的发展。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加明确地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表述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的表述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应该说,这个过程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的创新和发展,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同志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2014年5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谈到,要“准确定位和把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的定位是全新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

不仅如此,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近年来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认识也取得了重大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要“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等。

总之,从上述习近平同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讲话中,我们都能够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一点,那就是他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对于中国“去哪里”、“如何去”等重大问题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申唯佳]
标签: 习近平   特点   思想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