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思想新范式
马克思早就强调“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的重要性,这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恩格斯也指出:“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
当今中国经济的规模体量、内外环境的纷繁复杂,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经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各种矛盾问题亦不断积累交错。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作出了“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面对新形势,习近平同志要求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习近平在2014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概括了“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随后在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下趋势性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基于新常态,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政治经济学。例如: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的资源配置思想;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思想;
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和调控思想;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相互协调的思想;
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之“三权分离”与适度规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之“三位一体”与“大农合”,“条块交融、统筹城乡”与大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三农”思想;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等新型城镇化思想;
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思想;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及“精准扶贫”思想;
……
这些思想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富有茁壮的生命力,洋溢着时代精神和民族智慧,不仅有力指导着我国经济实践,更可望形成政治经济学的新范式。
“范式”是源自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核心概念。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体,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当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研究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即将发生科学范式的变迁。范式变迁意味着新的概念传统,据此对某一知识和活动领域采取新的和变化了的视角。
鉴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条件的日益成熟,我们有理由迎来政治经济学的习近平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