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乡镇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提升 (2)

培养和提升乡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路径

建立乡镇干部法制学习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各乡镇要结合自身的工作需要,加大对乡镇干部的法律教育培训力度。尤其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立法高峰期“新法的出台、旧法的修改”不断进行,法律法规更新速度很快,基层干部更要及时更新法律知识。针对大多数乡镇很少组织学习的现状,可由上级政府下达硬性指标,规定学习时间、学习形式,采取和各高校、培训机构结对子的方式,定期组织法制学习和培训,建立起法制学习的长效机制。结合社会发展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在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等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QQ、手机新闻报、电子杂志等形式,或者组织一些法制宣传晚会等文娱活动,通过一些大家喜闻乐见而又教育意义深刻的相声、小品等进行法制宣传,组织一些正反面典型的宣讲活动进行示范、警示教育。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使领导干部们能够经常性地接触到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提高知识的积累,提升学习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学习内容上既要学习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又要学习相应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既要学习实体法律规范,又要学习程序法律规范;既要学习法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学习实务中的实际运用知识。⑧要重点防止出现重形式,轻质量—虽然参加了学习,但“学过什么不清楚、学过之后就忘了”的现象;可通过创新督促考核方式方法,如:领导干部培训学习以后,由干部轮流讲,形成“以讲促学,以学促知,以知促行”的学习模式;加强对学习情况的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评的重要内容,建立领导干部学习制度,最终达到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目的。

提高乡镇干部任用选拔的用人机制。首先,鼓励那些学历比较低,文化底子差的干部通过自学、成人教育等方式提高文化素质,为法律思维的形成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第二,加强对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历高,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基层,克服部分干部怕吃苦、怕担责的心理,选拔一些思想政治过硬、法制素养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乡镇中,使他们树立起扎根基层的理想信念,让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的服务于人民;第三,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提升乡镇干部的晋升空间,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任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乡镇干部。⑨最后,充分利好用国家落实乡镇干部基层补贴的契机,抓好骨干力量培养和年轻干部的教育引导,使其真正能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引导乡镇干部树立法治理念的自觉性。不管是“法治思维”还是“法治方式”,无论是“依法办事能力”还是“运用法治思维能力”,都是建立在良好法治理念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法治理念是培育法治思维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法治理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在反复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养成的。这就要求通过教育、监督等方式,引导乡镇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牢记法律规定和法治要求,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认识到依法服务群众的本质,将民主、法治放在群众工作的第一位,处理好权与法的关系,逐渐养成干部工作中“遇事先想法、办事先依法”的自觉意识,树立法律至上的信仰,让依法办事成为干部的自觉行为,使遵法、守法、信法、依法成为一种执政新风尚。

完善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的考核监督机制。健全完善的干部考核和监督机制,是干部能够依法行政的关键,对提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具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首先应当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⑩因此,应当尽快改变以前唯经济、重稳定的考核指标体系,将法治实绩的考核明确纳入指标体系中,使考核内容能更加全面。同时,为了使法治实绩考核指标能够落入实处,应细化、具化法治实绩考评标准和指标。其次,健全的民主监督机制是法治思维形成的保障。政务公开是首要,通过树立标识牌、开通官方微博等方式将乡镇政务各项工作的程序、内容和形式予以公开,让群众对此有清晰的了解,避免徇私舞弊的出现,使违法行政行为无处可藏,有效防治权利的滥用;公众参与是必须,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的政策,必须组织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听证会,邀请法律人士参加确定其合法性,不能只走过场;执法检查是督促,要及时对乡镇干部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对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进行评估,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行政问责是保障,建立违法责任追究制,对违法行政的干部应当一究到底,决不姑息。相信,通过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制度的创建和完善,能够促使乡镇干部思维模式的转变,使乡镇领导自觉形成法治思维,自觉选择法治方式。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依法治国视域下地方政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执政能力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5FX007)

【注释】

①⑩《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http://www.js.xinhuanet.com/2014-10/24/c_1112969836.htm。

②张宁波:“增强基层干部法治思维的路径探讨”,《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③刘启春:“论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桂海论丛》,2015年第2期。

④王秀珍:“新时期企业信访工作角色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18期。

⑤穆家莹:“镇村干部必须提升法治思维”,《连云港日报》,2015年5月28日。

⑥汪东:“关于提高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思考”,《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8期。

⑦王廷勇:“浅析制约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的几个因素”,《学理论》,2010年第27期。

⑧彭民健:“提高民族地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思考”,《团结报》,2014年12月1日。

⑨孙志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责编/丰家卫(实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乡镇干部   法治   思维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