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朴槿惠政府经济民主化策略观察

【摘要】长久以来,韩国的财阀问题“久治不愈”,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矛盾不断加剧。朴槿惠上台后,逐步实行经济民主化的主张,提出了经济民主化的三大原则,大力进行财阀改革,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经济民主化策略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韩国经济民主化的发展思路整体上是必要和积极的,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有益启示。

【关键词】韩国 朴槿惠 经济民主化 财阀改革 策略观察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韩国民众对经济民主化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并且成为第18届总统大选的热点问题。但是,韩国对经济民主化的要求自解放后至今一直存在,并且呼声不断高涨,却又未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韩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韩国第一任女总统朴槿惠就职后提出三大核心理念,即“经济振兴”、“国民幸福”、“文化兴盛”,她将经济民主化作为自己的第一政治理念,并且对经济民主化提出了具体措施,坚定了财阀改革的决心,立志要建立一个果断公正的政府,建立起公正透明的市场经济,为韩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开启大韩民国经济民主化的新时代。聚焦朴槿惠政府经济民主化策略,可以看出如何破除韩国经济的“沉疴”。如何在经济民主化的基础上,实现韩国的振兴之梦,达到国民幸福的目标,已成为朴槿惠政府的坚定不移的执政方向,而韩国能否真正迎接一个经济民主化的新时代,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见证。

朴槿惠政府提出经济民主化策略

朴槿惠并非最先提出经济民主化,相反,经济民主化在韩国一直受到很高的关注,在民众中也具有很高的呼声。韩国第18届总统大选时,朴槿惠、文在寅、安哲秀都将经济民主化作为最为重要的经济政策,在限制大企业、增税、福利等方面提出相似的立场和主张,出现了所谓的政策同步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韩国国内的经济状态、民众意愿、政党结构等因素造成的,同时,也可以看出,经济民主化的实现已经成为韩国民众的迫切期待,对贫富差距、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在韩国已经非常普遍。所以,朴槿惠高举的经济民主改革的大旗,最终成为民心所向,在竞选中突围。朴槿惠政府确定的“国民幸福”的施政方向,首先面临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实现经济民主化,她指出要让那些中小企业、经济实力较弱的人重树梦想。她认为长久以来政府过于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公平公正,造成了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差距,加剧了韩国的经济不平衡,强调了韩国要建立果断、公正的执法新政府和公正、透明的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正常企业的经济活动,扩大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国民幸福奠定基础。朴槿惠承诺,她会致力于“清除各种不公平操作,改正过去令小商贩和中小企业受挫的误导习俗”①。朴槿惠的施政主张,让韩国民众感到“久违的温暖”,让韩国民众对朴槿惠描绘的“幸福蓝图”满怀期待。

反观“经济民主化”这一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笔者认为,经济民主化可以概括为通过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等手段,改善少数人垄断市场所引起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的过程。经济民主化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目前,韩国内部在如何认识经济民主化的问题上,也分为支持派和反对派,支持派认为经济民主化对于消除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克服贫富差距,化解社会不安定意义重大,也是韩国成为一个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国家的必经之路。反对派认为,推进经济民主化会阻碍经济增长,萎缩企业活动,甚至有些人认为,经济民主化是亲北、共产主义化,是意识形态问题。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国内民众对经济民主化的呼声已越来越高。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韩国经济经历了严重衰退,2009年开始恢复,2011年后韩国经济发展缓慢,生产萎缩,中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民间消费需求低迷,韩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矛盾加剧,民众认为韩国大企业的发展是以牺牲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代价的,大企业不断蚕食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造成贫富差距。这就是韩国财阀备受诟病的原因。在民意的支持下,经济民主化的实施是必然的,也是韩国执政者的最重要课题之一。朴槿惠主张国政的运营模式应当将重心从国家转移到国民个人,这也是其之所以致力于经济民主化策略的原因,她强调了以国民幸福为先的施政方略,这就决定了,她必须要在经济领域通过施政的方式建立公平公正的经济秩序,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利的经营环境,消除不正当竞争,增加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在新时代,创造第二次“汉江奇迹”②。

朴槿惠政府提出的经济民主化有着较强的时代因素和个人主张,国民幸福的施政方向,韩国长期低迷的经济状态,财阀对市场经济的垄断控制,以及强烈的民意导向,让经济民主化策略的提出,更加合理和必然。

朴槿惠政府实现经济民主化的原则与手段

朴槿惠上任总统后,走了一条与其父亲朴正熙完全不同的发展之路,她注重民主,致力于打造清廉政府,提出“为了实现国民幸福持续发展的目的,会积极扩大对人的投资。她毫不讳言父亲对国家民主化的负面影响,对“工业化过程中无意识的牺牲者”公开道歉。朴槿惠在承诺实现经济民主化的同时,也真正开启了自己的践行之旅,出任以来,已经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形成了实现经济民主化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朴槿惠政府经济民主化三大原则。对于经济民主化策略的实施,在韩国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经济民主化会挫伤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倒退。对于这一问题,朴槿惠政府予以否定。从韩国各届政府对经济制度进行治理的历程来看,其结果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秩序问题,对此,朴槿惠政府表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以贯之的原则约束,导致了韩国政府对于经济秩序的管制时松时紧,缺乏定性,不能够从根源入手,甚至出现恶性循环。朴槿惠认为,即便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也要制定好相应的原则,并且保持原则的一贯性。

朴槿惠政府基于对原则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提出了经济民主化的三大原则:一是关注和照顾经济弱势群体。朴槿惠将经济弱势群体定位为中小企业,而非领取福利者③。要为中小企业带来切实的帮助,为此,朴槿惠就职之初首先前往中小企业委员会,而不是代表大企业的“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她公开表示自己会做一个“中小企业总统”。韩国专家评价朴槿惠称,“朴槿惠经济学”是以中小工商者为中心的,帮助为中小企业享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断绝大企业蚕食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的现象。二是在规章、制度、政策的实施方面,要征得韩国国民的同意,如果政策给经济带来负担、不能惠及人民,就要进行改善。朴槿惠认为经济民主化的主要宗旨就是要纠正不合理的制度、惯例,从而减少政府干预,向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三是尽可能发挥大企业的优势,但是要治理和遏制大企业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压中小企业的违法行为。朴槿惠对大企业的违法行为持“零容忍”的态度,切断违法的大企业老板的“后路”,对大企业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但是,朴槿惠政府也提出限制大企业不公正行为,并不是要制约其发展,而是使各个经济主体按劳所得并且共同发展,实现共荣共存。

朴槿惠政府对经济民主化提出的三条原则,为韩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明确了方向,也成为制定规章制度、出台政策措施的根本依据,并且在实现经济民主化的过程中一以贯之,为彻底整顿韩国经济秩序奠定了基础,让韩国经济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发展。

经济民主化的具体手段。韩国经济民主化策略不仅需要原则指引,更需要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朴槿惠政府上台后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财阀改革”,以应对韩国由来已久的“财阀症”。虽然,朴正熙在20世纪通过财阀经济,实现了“汉江奇迹”,但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财阀势力享有来自于政府的金融、贸易、劳工等优待不断壮大④,以至于极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财阀一方面“绑架”政府进行贷款盲目扩展,一方面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同时,也形成了与当今世界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财阀经济发展模式,如果不改革将不利于韩国经济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韩国社会的稳定幸福。例如三星集团,截至2012年12月12日,市值已经突破150万亿韩元,占韩国证券市场总市值的13%,这是十分不正常的。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政府经济   策略   观察   朴槿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