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贾康:新供给经济学不希望被标签化(2)

新供给学不排斥百家争鸣

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成立。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们的研究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是由我和白重恩、王庆等12位学者发起设立、经政府管理部门批准成立于2013年9月的民间智库组织,现任理事长为民生银行洪崎董事长。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等都是研究骨干。

研究院旨在推进“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的研究,通过构建跨界合作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努力建设具有高学术品味和社会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已有百余位经济学家、实业家、金融界精英和媒体人士加盟的新供给研究院,通过新供给双周学术研讨会、《中国2049战略》圆桌、新供给金融圆桌,以及新供给年度重点课题研究等活动,致力于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创新,对中国改革开放予以理论阐释和提出积极建言,持续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华夏研究院外,国内还有哪些主要的新供给学派学者?你们之间是如何互动的?有无分歧?

贾康:目前,“中国新供给50人论坛”已经通过论坛成员、特邀研究员等方式,聚拢了除我们新供给研究小组早期7位专家之外,包括决策机构、知名高校及智库学者、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投资机构负责人等在内的诸多学者,总人数已经超过百人的规模。较早提出“新供给主义”的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也是我们的成员。

我们通过新供给研究院和论坛等开放平台,以公开讨论、邮件沟通、微信群交流等多种形式交流互动,还不定期出版成员研究成果形成的文集,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和学术活动。

这个平台在过去的两年多里显示出较好的凝聚力,也产生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同时,由于大家基本上都接受新供给经济学的创新方向和主要思路,因此可以说并不存在根本的认识、理念上的分歧,但不排斥学术观点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也能够更好地推动新供给经济学的研究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众所周知,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经过里根总统以及撒切尔夫人的政策主张而闻名于世。你认为新供给学派“新”在哪里?

贾康:我们的主张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八双五并重”,这是生发于对经济规律的探究,首先既对应于中国的“特色”和背景,又服务于中国现代化的赶超战略。

邓小平所强调的“三步走”,可理解为一种实质性的赶超战略。其间,前面几十年主要是追赶式的直观表现,最后的意图实现,则确切无疑地指向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伟大复兴,这也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梦”。

我们深知,相关的理论和认识的争鸣是难免的和必要的,而在中国现在的讨论中,似乎还很难避免有简单化贴标签的倾向。比如说在一般的评议中,某些思路和主张很容易被简单地分类——某些观点被称为新自由主义,某些观点被称为主张政府干预和主张大政府,有些则被称为是主张第三条道路。贴标签的背后,是认识的极端化和简单化。

我们希望能够超越过去的一些贴标签式的讨论,侧重点在于先少谈些主义、多讨论些问题,特别是讨论真问题、有深度的问题,来贯彻对真理的追求。研讨清楚了“真问题”,“主义”也就呼之欲出了。没有必要在经济学框架之内、在对经济规律的认知领域之内,对这些讨论中的观点处处去贴意识形态标签,处处去分辩是左是右、姓资姓社。

由破而立,由理论而实际,在分析中就特别需要注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合,对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之间的互动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力求客观、中肯、视野开阔、思想开放。“新供给经济学”决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面对挑战有感而发,为不负时代而做出的创新。

上一页 1 2345678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供给   经济学   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