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农村干部、党员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为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使用、后备干部与党员队伍建设及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全面、准确、动态信息,也提高了广大群众和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信任度
濮阳市针对农村党员没有档案,入党材料损毁、遗失,接转程序不严等因素,造成一些党员身份不确定,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等党员权利时发生争议,甚至引发矛盾;村干部工作年限记录不清,待遇落实缺少依据;党员、干部流动性大,一些党员、干部外出工作的经历、表现不很清楚等问题,实施了农村干部、党员档案规范化管理。市委制定统一标准、建章立制,按照“一人一盒一编码”的原则,对现有农村党员的档案制定了统一标准规范,并逐一进行整理,每份档案均有纸质版和电子版,提升了农村党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把现任村支书和村干部的任职承诺、年终考核评议表、获奖证书、技能培训等存入档案,发挥了监督、激励机制,增强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感、上进心和荣誉感。在规范农村党员档案管理基础上,建立了后备干部数据库和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把后备干部的日常表现、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纳入考核内容,定期了解、全面掌握,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这也是一项基层党建的开创性工作,是搞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建议在加强培训村支书和村干部的基础上,同时加大对党员和群众中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明白人”的培训;在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档案的基础上,逐步为农民建立档案,建立农村“带头人”、“明白人”、“道德模范”、“创业能手”等数据库,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为核心的各方面榜样带头的作用,调动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真正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濮阳基层党建创新的价值所在。
责编/翟羽佳 美编/ 孟宪强 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