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如何认识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内涵

核心提示: 对于经济体系庞大、结构复杂、地区差异明显的中国而言,既要着手供给侧的改革,又要继续专注于对需求侧的培育。尽管供给侧改革极为重要,但不可能完全替代“三驾马车”的作用,我们应当在需求和供给两侧同时发力,实行动态的管理政策。

【摘要】对于经济体系庞大、结构复杂、地区差异明显的中国而言,既要着手供给侧的改革,又要继续专注于对需求侧的培育。尽管供给侧改革极为重要,但不可能完全替代“三驾马车”的作用,我们应当在需求和供给两侧同时发力,实行动态的管理政策。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需求侧 “三驾马车” 生产要素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新的有效供给不足日渐凸显,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改善了,消费需求从以前的“吃得饱、穿得暖”,转变为“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穿得暖、还要穿得美”。低端产品被自然淘汰,而高质量的产品大受欢迎。在全球化条件下,人们出国日益频繁。国人每年大约一亿人次出国旅行,每人平均在海外购物额超过5000美元,其中,很多人是到国外采购中国生产或应该能够生产的产品。比如,去日本买马桶盖,去新西兰买奶粉,去荷兰买剃须刀,去美国买成衣。又比如,我国的各类养老需求巨大,但高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机构却奇缺。城市化的加速使人们对公共交通和环境治理的需求急剧上升,然而公交系统太拥挤,雾霾又成为了危害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

当前,虽然传统的短缺现象不复存在,但新的有效供给不足日渐凸显,结构性矛盾突出。应当从供给一侧着手,改善供给的有效性,提供更多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增强医疗、养老、教育和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这需要从根本上激发企业活力,鼓励投资和创新,化解结构性矛盾。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长期粗放式发展的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力缺乏,而且企业盈利下降,债务风险上升。全部国企的资产负债率从2007年的58.3%已上升至2015年11月末的66.4%,其中中央国企的资产负债率从2007年的56%上升至2015年11月末的67.7%。债务风险和通缩相互作用,导致经济持续下滑,不良资产积压,传统行业的生存举步为艰,大量僵尸企业成为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源。

以往,宏观调控更多地采用货币政策,通过总量调整来激发短期增长。然而2015年以来,央行已经5次降息降准、发改委新批基建项目超过2万亿人民币,但经济颓势难改。无论是2009-2010年的“四万亿”,还是目前“精准投资”,均收效不佳。这表明,中国经济中的矛盾已经不仅仅是短期的、周期性的、外部的冲击,而且是中长期的、结构性的、内生性的问题。对总需求进行管理的刺激性政策对前一种情形短期内有效,但对后者尤其是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却束手无策。因此,应该及时转变思路,从总需求管理转为对供给侧调整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的结构性改革,才能重新激发创新的活力。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夏梦]
标签: 供给   内涵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