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服务业市场的开放
有效供给不足的突出瓶颈是服务业市场开放严重滞后。随着服务型消费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服务业市场开放滞后的矛盾凸显。当前服务业市场大致是“三低一高”:市场化程度低,50%以上的服务部门都存在各种形式的行政或市场垄断现象;对外开放程度低,虽然自贸区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对服务贸易的限制仍比较多;服务化程度低,如规模房地产发展的速度相当快,但服务性房地产的雏形尚未出现;价格高,例如2014年我国的宽带平均上网速度全球排在第75位,但平均1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的3-5倍。
服务业市场的开放既是市场化改革的“重头戏”,又是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来源。“十三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矛盾在服务业领域,这就需要尽快打破服务业市场的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服务市场价格,以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这就需要推进服务业准入的便利化改革,使社会资本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体。
服务业市场开放牵动影响“十三五”转型发展的全局。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的关键是尽快制定“十三五”服务业市场开放行动计划。要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需要通过服务业市场开放,扩大服务供给能力;要形成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需要通过服务业市场开放,形成有效投资;要形成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需要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并通过服务业市场的双向开放,加快双边、多边自由贸易进程。
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点任务。第一,放开服务业价格的管制。第二,打破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垄断,通过市场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做大蛋糕。第三,服务业领域对社会资本全面开放。第四,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当前,金融结构、金融体制与经济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发展、创新创业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第一,加快银行业的结构转型,与创新创业相适应,发展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各类中小民营银行。第二,加快推出资本市场注册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大作用。第三,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监管从分业监管到混业监管的转型。第四,人民币加入SDR后,如何实现金融业双向开放将成为金融结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新课题。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特定背景下,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第一,增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释放新需求的重要条件。第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减税力度,对服务业领域推行定向减税。第三,加快完成“营改增”,破题消费税改革,使消费税成为地方主体税种。第四,理顺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比如国税、地税的合并是大势所趋,条件已经成熟,建议尽快启动。
推进教育结构改革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现有人力资源结构不匹配的矛盾比较突出。我国有一个数量型人口红利递减的问题,但也要看到,现在每年700多万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就业市场的突出矛盾。教育结构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供给、需求严重不相适应。为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把调整教育结构摆在突出位置。实现教育体制从考试型、封闭性、行政化向能力型、开放性、专业化的转变,成为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
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改革
激活市场、解放企业。解决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需要打通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第一,全面实施企业自主登记的实施条件已经成熟。第二,取消企业一般投资项目备案制。第三,不用或少用产业政策干预企业行为。第四,发挥企业家的作用,保护企业家,发挥企业家的积极性。
推进监管转型。第一,审批和监管相分离,改变以审批取代监管、谁审批、谁监管的传统模式。第二,实行统一监管,改变“九龙治水”与监管失灵。第三,放管结合需要加强市场监管,但不能以监管为名增加企业负担,这就需要加快推进监管体制由行政监管为主向法治化监管为主的转型。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的同时加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探索实行公共财政预算清单。(迟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