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以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为标志,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目前,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省级、地市级政府普遍建立了政府官网,政府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的主要渠道,微博客、微信、移动客户端成为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两微一端”成为政务公开的新模式。到2014年,我国政务微博账号达27.7万个,政务微信公众号超过10万个。
互联网也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我国推进的“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学互联网接入比例达到83%,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达73%。2014年年末,“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分享课程300多万堂,超过1/3的中小学校实现全部班级应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2014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7800万人。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TOM网、中华网等11家网站举办的“网上大讲堂”活动,累计点击量突破1亿人次。
互联网医疗服务蓬勃兴起,各类便携式医疗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让移动医疗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数字健康App市场方兴未艾,推动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救治模式向以百姓为中心的健康服务模式转变。
截至2015年6月,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5.55亿人,在网民中使用率高达83.1%。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达到4.06亿人。手机报、手机WAP网站、移动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移动新媒体规模影响越来越大。微信公众账号总数目前已超过1000万个。2015年一季度,我国网民在安卓、IOS的App下载量居世界首位,移动社交、移动媒体、移动搜索的网民使用率位居世界前列。
2014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超过40%。我国还先后建立了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专业机构。
本报浙江乌镇12月1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