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改革:不是权力分享,而是权利实现(2)

如何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主持人:不久前,习近平同志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凝聚共识,使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强调这一点有何现实针对性?

乔新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教授):所谓理解改革,不仅仅是让公众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它同时也是让既得利益者充分意识到改革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快改革步伐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共享,也只有推进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

理解改革首先是对执政团队的要求,它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充分意识到,当前的改革不是一种权力的分享,而是一种权利的实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行政主导的改革思路真正变为全民主导的改革思路,必须自觉地放下身段,主动地向公众解释改革的各项方针和政策,让他们充分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从而使改革的各项措施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支持改革是对不同阶层的整体要求。改革实现了社会的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整个社会变得多姿多彩。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每个人都满意的政策,改革必然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阶层的切身利益,必然会在短时期内出现利益的调整。正因为如此,决策者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争取最大的公约数,让更多的人支持改革,让改革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让改革成为公众的普遍行动。

参与改革是对公众而言的。从行政主导的改革到全民主导的改革,这是一个历史的巨变,它要求全体居民都必须参与其中,成为改革源源不断的动力。参与改革不仅仅是指分享改革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强调公民参与改革的决策以及决策的实施。

主持人:理解改革主要针对的是政策执行者,而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是否意味着公众必须无条件服从支持政府的工作?

乔新生:支持改革不是要求公民放弃自己的利益,也不是唯政府马首是瞻。支持改革首先要充分发挥公民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为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建言献策。对于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决策者应当广纳善言,集思广益,通过深入的讨论广泛达成共识,通过良性的互动形成支持改革的强大动力。

参与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公民通过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选出各级领导干部,是参与改革的具体表现;公众监督政府的工作,也是参与改革的具体表现。参与改革不是要求公民配合政府的工作,参与改革也不是要求公民牺牲自己的切身利益,参与改革就是要求公民遵纪守法,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参与改革实际上就是要社会各个阶层恪尽职守,立足本职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改革作出贡献。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权力分享   郑必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