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的改革目标激励着整个民族”
2014年8月,多维网连续刊文讨论和解读“习近平提出第五个现代化”。认为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设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后的第五个现代化,是习近平因应世界局势,彻底实现现代化政党转变和长期执政的必然之途。
文章说,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习近平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在观察人士看来,他显然具有洞悉世界政治发展潮流的远见和自觉顺应时代发展改善中共执政方式的自觉性,即抛除一切人治思维的痕迹,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化的执政党;同时,将社会矛盾的解决纳入法制化、有序化的模式当中,有效地将自己的执政行为规范化,化解社会矛盾对执政根基的冲击。其中,信仰的整合与理念的革新都将在“第五个现代化”的落实过程中同步进行。在习近平眼里,从政治属性来看,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共的政治领导和政策推动下治理国家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其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集中体现,而并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
文章说,习近平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是现代化视野下的概念,它强调“国家治理”而非“国家统治”,强调“社会治理”而非“社会管理”,这不是简单的词语变化,而是思想观念的变化。正如习近平强调的:“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文章说,习近平提出和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现代化的含义十分明确,不仅是国家机构、官员素质的现代化,也是执政党的现代化。“第五个现代化”回答了坚持改革总目标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价值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可以预知推行“第五个现代化”将真正使中国走出以往人治的阴影,使治理国家变得文明规范,也将使中共成为全面现代化的执政党,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新华网2014年10月2日报道,欧洲智库“欧洲之友”政策主任莎达·伊斯兰表示,习主席在9月30日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继续坚持改革和创新。这两个领域对保持中国增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中国需要继续推动经济改革,包括扩大国内消费、反腐败、限制国有企业特权等。此外,中国还要继续保持创新。未来属于那些有创造力、有创新力、有新点子的国家。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投入将能确保一个国家的光明前景。柬埔寨学者、英国利兹大学亚太研究所强万纳里也说,习主席的讲话清楚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建设一个繁荣社会方面的坚定承诺和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历程,需要耐心以及各行各业的参与。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府将成为释放中国潜力、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法国前总理,参议院外交、国防和军事委员会主席拉法兰在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后表示:习近平清晰的改革目标激励着整个民族;习近平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墨西哥前总统路易斯埃切维里亚·阿瓦雷斯也说,习近平描绘了他所领导的中国政府的努力和目标。在一国两制的一贯原则下,可敬的祖国统一理论,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通过和平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