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徐伟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3)

二是更加开放包容,走一条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之路。不顾时势,人为地隔绝于世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被动挨打的沉痛教训;开放包容,主动融入世界文明主潮流,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向全球经济大国的重要经验。当今时代,中国与世界已经处于“深度互动”之中,中国发展与世界命运紧密相连。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二大投资体,全球的资源被请进来参与中国的配置,中国的资源也走出去参与全球性配置。走出去与请进来,已经成为中国开放经济的常态。同时,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按照现有的增长速度,今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34%,即贡献1/3以上的全球经济增量,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石。但是,如何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升级,如何实现从产品“走出去”深化到服务“走出去”,如何推动外贸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如何从“产品出口国”迈向“资本出口国”,如何从世界经济规则的被动实施转向规则的制定者,把握世界制度性话语权,如何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的有限窗口争取更多发展空间呢?五中全会指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既是中国扬帆远航的压舱石,也是中国经济蓝图的航向标。我们要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继续走好开放发展之路。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从低级到高级,从片面到全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铁的必然。只有平心静气地始终把各方面的成果纳入一条无止境、永远流淌的过程之河,中国的发展才能不断跃上新的高度。

独立自主与开放包容,是中国引领经济新常态,建设世界强国的两翼,我们必须牢牢坚持。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树立和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胜利,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做到“三个作为”。

一是积极作为。提出发展理念,还只是第一步,如果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作为,再好的政策措施也只是一句空话。当前改革发展正处在机遇的“窗口期”,能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关键要看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可以说,有没有一大批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敢想敢做敢担当能担当的领导干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要着力解决干部不作为的问题,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更好地带领群众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善于作为。新形势新任务对“关键少数”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考验。从实际情况看,一些领导干部面对经济新常态无所适从、不会为不善为,存在素养和能力不适应的问题。这就需要以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战略思维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特别是要提高运用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的能力,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以人的现代化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三是依法作为。当前防止干部乱作为,健全依法执政的体制机制,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规范权力运行,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工作,推动党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仍然是一个紧迫的问题。我们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要求,既以人格力量凝聚党心民心,又以纪律为戒尺守住底线。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兼任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全局   变革   我国   发展   徐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