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的新路径、新措施
创新是核心。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创造先发优势,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大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力构建产业新体系,全面构建发展新体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品牌,努力实现引领型发展。世界品牌和世界名牌的多少,是检验中国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协调是主体。实现协调发展,必须增强发展协调性,着力于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全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在协调发展中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均衡发展的程度、结构内部的和谐,是检验中国协调水平的重要标志。
绿色是国策。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着力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清洁的大气、清洁的土壤、清洁的水体,是检验中国绿色纯度的重要标志。
开放是舞台。实现开放发展,必须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着力于实现合作共赢,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不断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国家规则制定能力、中国海外资产和受益能力,是检验中国开放水平的重要标志。
共享是目的。实现共享发展,必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着力于增进人民福祉,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进一步注重机会公平,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贫富差距缩小、身份差距缩小,是检验中国共享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新措施开门见山。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有些举措要一看就可以操作,不需要再制定细化的方案。“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确定了300项重要举措,规划建议从中提炼出50项新的重大战略、工程、计划、制度、行动清单。比如战略方面,主要包括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等。未来规划的实施,不仅路径和理念高度契合,而且主要的具体措施已经胸有成竹,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必然势如破竹。
新的前景在不断地向我们招手。“十三五”的发展,不是为新而新。为赋新词强说愁,只因年少不知愁滋味。新中国已经走过了66年的发展历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一切创新,必须以“四个全面”为依归,必须积极面对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环境、新的发展难题。唯有这样的创新,才不会是无病呻吟,而是手到病除。“十三五”,让我们一起创造,一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