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奔一流大学先给人权财权 北京高校将试点取消编制管理(2)

现行编制管理拖了高校的后腿

编制管理主要涉及两大方面:预算管理和人才管理。从多年的经验来看,现行的预算管理和人才管理体制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首先,高等教育本身的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第一,高等教育单位预算和部门预算相脱节。在高校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两套预算:一是在向财政申请预算拨款时,按照政府的《收支分类科目》而编制的“财政部门预算”,这是高校资金来源的收入预算;另一套预算是高校内部依据自身维持正常教学及建设要求而编制“内部预算”,这是资金用途支出预算。根据部门预算的要求,高校的“内部预算”和“财政部门预算”需保持一致。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这便造成高校预算的死结,即“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两张皮”问题暴露的是高校预算和政府部门预算之间无法对接的矛盾。换言之,高校的现实情况无法完全按照政府部门预算的要求进行操作。

第二,高等院校单位预算与其发展规划相脱节,很多时候预算一开始就定下来,你的资金分配要完全按照预算来,但是由于高校的资金拨付一般较晚,研究者了解到一些高校预算资金最终下达在每年的秋季,加之要求加快支出进度,预算资金的使用安排又缺乏灵活性,使得很多学校在年底反复搞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将资金用到实处,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三,部分高校预算编制不完整,校内各个学院可能存在预算的编制不够科学规范的问题。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办学经费基本上由国家财政包揽,学校只是按上级批准的拨款计划编制预算,简单地按开支编制管理支出,校内各学院(部门)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下达的预算。在学校内部未能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没有将学校下属各学院(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到位,没有充分考虑各个学院的发展规划,没有依据发展所需有效地安排预算资金,相应的预算管理措施乏力。虽然并不是每个学校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这样的情况还是有一定比例。

第四,高等教育预算收支标准的改革也在推进,包括学费标准,各个项目预算支出标准的制定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支出项目预算定额的缺乏;预算论证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预算内容相对单一,对现金预算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不利于高校资金效益的提高。

第五,高校的预算控制和调节环节也存在问题,部分高校控制力度薄弱以及预算调整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和原则,加剧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一些学校预算执行监控不到位,有一定盲目性。突出表现在高等教育学校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现在高等教育整体财政的投入水平应该说已经不低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经实施了5年。在这5年里,不管是生均,还是总量,经费投入的增长比例非常明显,然而当前高等教育经费最大的问题还是使用效率低下。

因此,我们应着重考虑如何在整体投入提高的情况下改善高校资金使用绩效,特别是如何用好资金激励人才创新,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财权   人权   北京   试点   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