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韩庆祥: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3)

 记者: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哪些鲜明特点,应当如何理解把握?

    韩庆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都是在针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出来的。最根本的,就是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攻坚克难?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给出的答案是: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此作为治国理政的突破口;全面依法治国,以此建构当代中国发展新秩序。

自觉运用哲学思维破解难题。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运用历史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来破解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例如,运用历史思维,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价值合理性,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运用系统思维,来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顶层设计;运用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来分析实现中国梦中的根本问题,分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大关系;运用创新思维,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注重在解决根本问题时进行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注重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公平正义改革思想;对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进行顶层设计,注重通过全面依法治国来建构当代中国发展新秩序;对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进行顶层设计,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刚性执行。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党面临着相当“坚硬”的任务、困难、风险和挑战,自身更要硬在精神、硬在能力、硬在作风、硬在纯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一分部署、九分行动”;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强调遇到难题,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等。

注重凝聚并充分发挥社会各个阶层和每个人的积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既注重把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人民力量聚焦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来,又注重在国际上,围绕“和平发展”理念,致力于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共同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以战略定力破解危险、应对考验,防止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所谓战略定力,就是坚定不移地破解难题、应对考验,坚定不移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防止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我们党不仅要破解影响发展稳定的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等影响中国命运的难题,又要破解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四种危险”,还要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破解“四种危险”、应对“四大考验”,需要我们具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斗志和实践行动,具有方向感和战略定力。

指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讲清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从国内来说,提出中国梦,就是为了寻求最广泛的共识和最大公约数,以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从国际上看,提出中国梦,有利于和平地与国际社会进行对话、交流、合作,形成共同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内在逻辑联系严密的思想体系,在总结中国经验、反映中国实践、破解中国问题、促进中国发展中,凸显出鲜明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品格,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境界。 (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