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国家标准语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新趋势 (2)

趋势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行为常态化

时下,经济新常态正在对企业的运营管理产生更为显性和具体的影响,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角度看,责任管理的常态化是直面新常态压力的重要方式。社会责任必须内化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行为,以常态化保证可持续化。近年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但发布报告的众多企业中,不乏“一时兴起者”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报告的发布缺乏连续性。可喜的是,报告发布次数在4次、5次及以上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的日常内容,而发布报告正在成为企业的常态行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常态化,需要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管理保障,如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部门,制定系统的社会责任管理规范。在信息披露方面,除一年一次的报告外,企业可以不定期地向外发布社会责任践行的精彩片段和闪光点,保持信息披露行为的常态化,从而提高公众的社会责任黏度。

  趋势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流程规范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将社会责任立法作为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国标36000的出台,正是按照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精神,以统一的标准来引导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尤其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社会责任缺失行为频发的现状,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工作更需加快脚步。《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修订出台,大大提升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底线。而违法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从客观上要求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流程更为规范化,要求企业注重社会责任管理与核心业务流程的紧密联系,注重与企业战略、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的有机结合。其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流程的规范化是责任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体现,作为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理念、战略、方式方法的显性工具,报告质量的高低、内容的丰富性与可读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责任管理的水平。企业借由报告的编写过程又可以对管理流程进行自检与自省,及时防范风险,创造价值。

  趋势五: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手段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将是责任管理的重要趋势。一方面,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手段因互联网而更加信息化、智能化,这不仅体现在责任生产、责任采购、责任营销等多方面的高效化,还表现为逐步形成一个智能的企业社会责任追溯系统,任何环节的责任缺失问题都将可视、可循、可追溯,从而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低失误甚至零失误。另一方面,互联网还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沟通更为顺畅、责任信息披露更为透明。随着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关注度的提升,地方政府、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组织开始为企业提供报告发布的平台和渠道,有效扩大了报告传播的影响范围。企业应注意受众的媒体习惯,积极创新报告的发布形式与渠道,多选择公众喜闻乐见的渠道。

  趋势六: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视野国际化

国标36000是ISO 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在中国的落地,在该标准指导下实施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行为更应具有国际化视野,更为注重责任管理行为的外在和国际影响力。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企业在制定社会责任战略时应考虑“走出去”时的前瞻性、长远性,积极对接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和规范。在具体经营过程中,企业要积极参与社会责任方面的国际合作,优秀企业要主动参与制定和遵守国际运行规则,分享社会责任承担的有益经验。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角度看,当前我国报告的影响范围和力度都相对较小,除了领袖型企业发布的报告对成长型企业有借鉴意义外,大量报告尚只在企业内部流通,或在发布后被束之高阁。要提高报告的影响力,企业首先需要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管理能力,组织一些有亮点、有深度、贴近民心的社会责任活动,特别要注意与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

  (作者易开刚 厉飞芹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地方产业与企业转型发展研究所)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社会责任   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