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北要振兴,就必须能够留住人,吸引人。一方面,要通过国家政策引领,将发达地区的干部引入到东北,推动新时代下的“闯关东”。另一方面需要当地人民,尤其是执政者改变固有思路,改变等、靠、要的思维定式。
【关键词】东北复兴 新东北人 加减乘除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并召开了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东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党政领导参加的座谈会,探讨老工业基地复兴。习近平在会上指出,东北复兴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来自最高层的关注,一下子把东北再次腾飞的课题提升为时下的热点。随着一系列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出炉,这股热潮还会继续下去。本文试论虽然东北的复兴千头万绪,但最关键在于观念的改变和人才的引进。新东北呼唤“新东北人”。
东北:过去时笼罩的土地
为什么东北复兴会成为最高层关注的焦点?形象地说,就是这个共和国的长子病了,并且病得不轻。东北地区的问题,既是中国面临的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的缩影,更是这些问题的激化版。处理好了,东北会重新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处理不好,该地区将首当其冲经历断崖式危机。
经济的黯淡只是东北地区面临的诸多棘手难题之一。复兴尚未开始,东北却已经患上了困扰后工业地区的疾病,其中尤其以人口流失问题为重。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东北地区的生育率为1.0。这比久被低生育率和少子化困扰的日本、韩国的1.2还要低,和美国的2.0、西欧的1.6以及中国的平均值1.5相比,差距更是明显。事实上,东北地区已经成了全世界范围内生育率最低的地区之一。从65岁以上老人抚养率来看,东北地区除辽宁省的13.2%高于全国11.9%的平均水平外,吉林和黑龙江的数据都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这恐怕和艰苦地区平均寿命偏短,以及当年开发东北的众多人员回到原籍养老有关。整个东北地区人口的净流出,尤其是劳动力的流出,是不争的事实。《中国青年报》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10年,20-34岁青壮年劳动力占全国的比例,东北地区下降19%。从2000年到2010年,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而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还显示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入只有36万。①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地区分化在加剧,东北作为一个区域在掉队。有些媒体甚至打出了“东北告急”的标题。
除了焦虑,应该说东北的沉沦还引人感慨:对她昔日的辉煌和本不该如此低迷的今天。曾几何时,白山黑水是新中国工业化的摇篮;从软实力角度看,哈工大、吉大、大连理工、东北大学等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为国家的发展培养输送了众多人才。东北今天的境地固然引人唏嘘,但她曾打造出的那片璀璨星空亦给人希望。假以时日,正确的战略会让人杰地灵的东三省重铸往日雄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