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东三省新兴可行性分析(2)

核心提示: 振兴东北,必须跳出东北。东北要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和交流,为产业升级转型腾出发展空间;要将“走出去”与“引进来”两者结合,引进优质资金,对接国际市场;要淘汰落后产能,以调整产业结构;要推进创新驱动,以弥补产业链的短项。如此,数管齐下,经济局面当可日新月异。

振兴东北的紧迫性发人深省,可行性不言而喻

当前东北经济渐趋凋敝,欲振乏力。从日益紧张的区域国际局势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衡量,中央振兴东北的方略兼具紧迫性和可行性。拭目远眺,从东北亚国际博弈的战略视野着眼,振兴东北的紧迫性足以发人深省。这是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而得出的结论:其一,日本在钓鱼岛和东海油气田这两个问题上是否使用武力,拥有相当大的自决权,军事冲突随时可能爆发。新安保法案终获通过,日本“专守防卫”的军事政策将发生逆天巨变,成为中国为患甚烈的隐患。其二,朝、韩矛盾尖锐,积重难返,朝核问题又久拖不决,牵涉中、美、日、俄诸大国,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东北是中国应对东北亚危机并且对相关各国构成强大威慑的战略支撑点。假如东北工业长期欲振乏力,数百万居民持续向内地流失,届时又如何能起到战略支撑点的作用呢? 古哲曰:“宜未雨绸缪,毋临渴掘井。”中央加大振兴东北的力度,此其时矣。

衡之以区域经济格局,振兴东北的可行性则不言而喻:众所周知,中国大型工程施工的速度冠于全球,速度即来自发达的大型机械工业。全国同类企业大多是当年东北机械工业播下的种子。迄今东北仍然拥有一批关键性的企业,尤其是大型机械工业的企业,既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支撑。可见,只要振兴东北方略制定得当而且执行有力,东北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的支撑点,也是指日可待的。此其一。纡衡国内自然资源和经济格局,东北在多方面拥有先天的优势,在能源资源、产业基础、环境承载、科教人才等方面,支撑能力仍然较强,持续性也较有保证。此外,同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工业基础比较强,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熟练技工。只要振兴方略执行有力,如臂使指,可奏事半功倍之效。此其二。

为此,中国更应该加强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至于振兴东北经济的总体方略,习近平作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指示,指出了大体方向。“凤凰涅槃”是前提,只有怀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凤凰才能浴火重生,而“腾笼换鸟”则是手段。习近平强调要“调结构、转方式”,已经勾画出了方向路径。

关于如何落实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则必须大力引进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方式。简言之,思维创新、方法创新乃是不二法门。至于具体方略,一言以蔽之,凡是东北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颠倒过来,就是一条指导原则。

振兴东北,必须跳出东北。东北要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和交流,为产业升级转型腾出发展空间;“走出去”与“引进来”两者结合,引进优质资金,对接国际市场;淘汰落后产能,以调整产业结构;凭借创新驱动,以弥补产业链的短项。数管齐下,经济局面当可日新月异。

此外,东北不少官员对市场功能抱有欲迎还拒的心理状态。“土太板结了就不透气,要掺沙子才行。”在东北,这一状况不但适用于官员心理状态,也适用于国有企业一枝独秀的经济结构。针对这一特点,中央政府还应该进行“掺沙子”的工程,亦即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调拨对发展地方民营经济素有经验的大批官员前往东北各地任职。这批新官员一则可以带来清新之风,传授经验;二则能够扶植地方民营企业,增加经济活力;三则可以切实促进东北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如此收效必然不小,善莫大焉。

(作者分别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中国战略发展基金会主席)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内生动力加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人民日报》,2015年7月17日。

责编/高骊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夏梦]
标签: 东三省   新兴   可行性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