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摘要】发展党员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科学的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是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发展党员必须从完善组织设置、健全规章制度、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培养载体四个方面构建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以确保党员的质量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关键词】党员 发展质量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也是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2014年6月,依据形势的变化,中组部新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随之,很多省市、区域、行业、单位组织实施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应的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严格了发展程序,强化了党组织的培养责任,突出强调了以质量为重心的发展要求,其核心目标就是为了保证党员的质量,以达到保证整个党员队伍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最终目标。针对当前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既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也为党员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质量把关,使得发展党员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当前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环节不够重视。在党员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工作是基础,只有充分做好对申请入党人的培养,才能够真正把好发展党员的入口关。但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并不十分重视对于申请入党人的培养过程,忽视培养联系人的作用,对培养的环节只是简单的应付了事,并不能完全做到定期考察,深入考察。“共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同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得以形成、存在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①,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考察入党申请人能否入党的关键要素,而有的基层党组织过于重视对于申请入党人实绩的考察,忽视对其理想信念的考察,更是培养过程的缺失。在培养的形式上,部分基层党组织只是局限在简单的说教和基本的组织活动上,缺乏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党内活动,很难形成对入党申请人真正的教育意义。

程序执行不够严格。发展党员应严格执行发展程序,虽然中组部新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但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并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执行发展程序。在培训环节中,很多基层党组织较为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预备党员培训,忽视发展对象培训。在听取群众意见环节,听取意见范围较小,不能体现广泛征求意见的目的。忽视政审环节,不查阅档案,不找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情况不明的也不进行函调或外调。预审环节把关不严格,对发展对象的条件和培养教育情况不能严格审查。忽视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只是简单的到期办理转正手续。这样一些程序上的问题,可能就会导致党员质量的下滑,直接影响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群众监督不够有力。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群众监督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情况中,发展党员有时会出现脱离群众的现象。部分基层党组织并未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得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党员的质量与自身的关系,群众对党员发展及培养教育的监督意识较为薄弱。而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群众监督的渠道也十分有限,除了在发展前的公示环节接受群众的普遍监督外,几乎并无其他监督渠道。对发展党员的监督缺乏完备的制度保障,群众监督缺乏指导,自发性、分散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较为突出,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构建科学的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实施路径

第一,完善组织设置,增强支部活力。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对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和新规定。党组织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具体落实者,发展党员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以及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在发展党员以及党员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组织设置,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党组织,创立有效的党支部工作法,真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确保发展党员质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在党员发展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党委(工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这四级党组织必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为党员发展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如具体落实党委、党工委、党总支、党支部等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的责任,并根据其相对应的领导责任、第一责任和直接责任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同时明确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违纪违规问题和不正之风,各级党组织及负责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处罚。因此,党员发展工作可以在组织构架上形成各级负责、层层落实、共同担责的系统的工作体系。

科学设置党支部,规范推进,拓展组织工作覆盖面。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党的战斗力的核心。应该根据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党支部,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对发展对象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如高校党组织在班级、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社区等学生比较集中活动的区域建立党支部,将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单元拓展,扩展党组织工作的覆盖面,对于高校党组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向党组织靠拢,加强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党员培养的质量,增强党员活动开展的效果,提升党员作用的发挥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强化实效,增加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全方位教育、培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形式。当前部分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开展比较流于形式,内容上也多以开会学习、读书读报读文件、上情下达的方式为主,缺少吸引力。党组织可以针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特征、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等特点,创新组织生活的方式,如围绕党的基本知识开展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情景剧表演等活动,也可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专长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也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和献爱心活动。通过这些组织生活,可以更生动活泼地在实践中培养教育党员,进一步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发展程序。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党员质量,要以《党章》、中组部及各地方的《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及其他党内相关规章制度为指导,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细则》、《党员答辩述职制度》、《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等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发展程序,使党员发展工作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按章办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为确保党员质量提供严格的制度保障。

健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把好入口关。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是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是提高和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关键,必须把好这一入口关。健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要重点把握住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定期考察、岗位培养、监督考核四个环节。从入党申请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开始,党组织要以培养联系人的定期培养和重点考察为基础,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培养;以党校培训为阵地,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的党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培训,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理想信念,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党组织要严格落实培养联系人制度,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考察,指出他们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尽快提高综合素质。在岗位培养上,党组织通过安排入党积极分子承担一定的党内工作,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通过实践锻炼来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党组织应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监督考核,并且通过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有针对性的深入培养,并确定其能否进入下一个培养程序。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党员发展   体系   保障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