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重建,日本喊了20多年,安倍经济学也将其作为改革的重头戏,但安倍实际实施的许多经济政策,却是与财政重建相矛盾的。例如以国土强韧化、东京奥运会为中心的公共投资的增加将使财政长期债务负担进一步扩大。另外,日本央行为了推行量宽政策,不断扩大长期国债的回购,这可能引起长期国债利息上升,势必会导致财政危机金融化。长期国债利息一旦攀升,国债费势必会骤然扩大,财政崩溃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在全球性去杠杆化的潮流当中,日本的财政状况却继续恶化并且让人看不到解决的希望。毋庸置疑,财政负担过重就像一颗悬在日本经济头上的炸弹,而且国民清楚地知道,政府的债务负担迟早要转嫁到自己头上,社会保障缺口越来越大,人人担心老年后的生活,因此捂紧钱袋、不敢消费,这已成为导致私人消费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日本经济潜质分析
日本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低迷,但其实力犹在,维系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仍然处于良好状态。
第一,日本资金充足,仍在世界最富裕国家之列。据IMF的数据,2014年,因日元贬值和负增长的双重夹击,日本GDP总量降至4.616万亿美元,但仍居世界第三位,人均GDP高达36331.4美元,仍居世界前茅。2014年海外净资产高达366.9万亿日元,世界第一。个人金融资产为1708万亿日元,居世界之首。从外汇储备上看,到2006年为止,日本一直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以后被中国超越,居世界第二位,2014年9月为1.26万亿美元。另外,日本还拥有可供半年消费的石油储备、可供使用50天的天然气,以及大量的镍、铬、钨、钴、钼、钒、锰、铟、铂及稀土类金属等战略物资储备,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物化的外汇储备,而且比外汇储备更具战略意义。
第二,日本企业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拥有丰田、日产、日立、东芝、松下、新日铁等诸多世界顶级企业和众多世界顶级品牌,单位GDP能耗世界最低。过去的三十年多年来,日本企业部门对研发的投入占GNP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企业研发的高投入,使潜在技术实力不断上升。而从1990起日本对研发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发达国家中也一直是最高的,特别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处于上升状态,2014年接近3.4%。在经济低迷期的技术储备对未来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第三,现阶段劳动力供给仍处于平衡状态。虽然日本劳动力人口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较低,再加上资本投入的增加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弥补了劳动力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日本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出现了十余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同层次的人才茁壮成长。日本的人口红利早已消失,目前正在通过对农业、劳动力市场和医疗市场等结构改革,期待获得改革红利。日本经济的发展动力在于创新,在日本政府新近出台的《改革2020》纲要中,提出了未来重点发展“利用自动驾驶技术的下一代城市交通系统”、“向集中型与分散型系统相协调的能源系统变革”、“实现利用尖端机器人技术的万能社会”、“实现医疗国际化(接受海外患者就医)”和扩大吸引外资等七个项目。日本政府特别强调,上述七大项目都是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来完成。
从现实来看,日本拉动经济增长三要素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尚处于良好状态,但是前景不容乐观。目前,65岁以上老人已占日本总人口的26.7%,7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28%,而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为26%。急剧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至少带来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是陷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缺口增大—财政负担加重”的陷阱。随着老龄化的迅速进展,纳税人口减少,社会被供养人口增加,社会保障的缺口越来越突出,这也意味着财政负担会越来越重。在这种形势下,如果财政状况良好,尚有回旋余地,但如前所述,日本财政状况早已十分严峻,近20年来,包括安倍内阁在内的历届政府几乎都没有真正将重建财政纳入执政视野。迄今为止,日本提出的最主要解决办法就是提高消费税率。实际上,通过提高消费税率来摆脱财政困境很难期待。提高消费率1个百分点每年最多增加2.7万亿日元左右的税收,对于解决目前1000多万亿日元的长期债务无异于杯水车薪。但是,按照日本的相关法律规定,消费税增税与社会保障相捆绑,也就是说,将增加的税收作为目的税专用于填补人口老龄化所增加的社会保障支出,以避免因人口老龄化导致财政进一步恶化。从这一点来看,消费税增税对于财政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消费税增税对日本经济造成出乎预料的冲击,安倍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考量,决定将原计划2015年实施的将消费税率从8%提高至10%的政策推迟到2017年4月实施,此举又使财政重建变得遥遥无期。
其二,人口的少子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不足,经济社会活力降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劳动力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日本政府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鼓励更多的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降低老龄人口的退休年龄。扩大女性劳动力就业和提高退休年龄可在一定时段内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引入机器人等方法也只能起缓解作用,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当然,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吸收外国移民,但考虑到日本是单一民族,社会较为封闭,排外心理很强,大规模接受外国移民几乎难以想象。总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日本经济增长的优良潜质,成为日本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从短期来看,2015~2016年的日本经济将好于2014年,但由于存在实际收入下降、日元贬值、外需疲软等诸多短期风险,消费、出口和投资三驾马车都很难跑起来,加之其他因素的叠加作用,进入自律性复苏难以期待。实际GDP有可能低于日本政府的1.5%的预期值,可能在1.2~1.5%左右。2017年度因为再次提高消费税,实际GDP增长率将降为1%以下,甚至负增长。从中长期来看,日本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人口少子老龄化还在加速,社保资金缺口增大,财政状况日趋恶化,全要素生产率难以提高,创新能力下降等诸多结构性问题难以解决,考虑到日本经济潜在增长率只有0.5%左右,未来10年若能维持1.0%左右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就算不错了。未来,日本的国际经济地位将会持续相对下降,但下降速度缓慢。
责编 /张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