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对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社会公平度的测评及排名

指标体系:中国地方经济社会公平度评价体系。

测评范围:15个副省级城市。

数据来源:《2014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15个副省级城市2014年统计年鉴、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测评结果:

1

“公平”是以“善治”为核心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20次提到“公平”一词,充分说明公平在现代治理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明确指出,“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当前,测度中国县市、地市经济社会公平度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了解和改善中国地方经济社会公平程度,以及推进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更加公平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副省级城市自设立后,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用外资额等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对周边城市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对这些同等“量级”城市的经济社会公平程度展开研究和评价,除了能够保证测评结果具有更强的可比性之外,其重要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在所构建的以县市为测度单位的经济社会公平度测评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对具体指标进行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建立了中国地方经济社会公平度评价体系。现根据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等提供的公开统计数据,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社会公平度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我们寄希望于通过这种系统性的研究,对各城市的主要做法、有效经验进行探索,并为各城市今后促进经济社会公平度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经济社会   省级   社会公平   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