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被高估了吗?
尽管经济分析和预测对政策决策及其争论至关重要,但是经济学家的计划和预测记录却令人失望。2015年2月9日,《纽约时报》以《经济学家被高估了吗?》为题,邀请六位从事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研究的学者,对经济学家的地位和作用展开分析、批判或辩护。这对于我们比较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优劣,防止经济学研究误入歧途,促进经济学和跨学科研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Diane Coyle首先为经济学家辩护。她认为,政府决策要平衡成本和收益,需要经济学家清晰地评估得失,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因而经济学家对政府来说,比其他社会科学家更有用。尽管有些决策不完善、不受欢迎,但这样做是经济学家的职责。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Orlando Patterson和他的研究生Ethan Fosse,对经济学家的批判措辞激烈。他们认为,经济学家与普通大众的观点差距往往大得离谱。经济学家每年在给自己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学究气十足的授奖仪式,掩盖不了他们的理论和政策在实践中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纽约大学商学院院长Peter Blair Henry认为,经济学家未能预测金融危机,恰恰说明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经济学。经济学的成功在于运用历史和资料作为争论的工具,而不是做不切实际的预期。
马里兰大学社会学教授Philip N. Cohen指出,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信息是不完善、不准确的,并不能那么理性地简单使经济利益最大化。意识形态偏见和各种利益冲突,使得现实中的“例外”淹没了经济学家炮制的规则,从而使人们对经济学模型是否有用产生怀疑。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Fourcade指出,经济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实际上是含糊不清的。许多经济学研究深奥晦涩,充满内在的矛盾。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家更多关注的是其模型的精确性,而不是这些模型准确捕捉现实世界的能力。这一学术领域被少数精英控制,与其他社会科学隔离,容纳不下多元的观点和批判。经济学家还与政治游戏维持着复杂的关系,他们按意识形态分歧表述不同观点的倾向,使他们易于被不同党派、利益集团的政客利用。同时,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的分歧,也使他们的观点难以得到清晰的表述,更难以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经济学和政治学教授Charles R. Plott认为,虽然经济模型遭遇了许多失败,但其普遍的成就说明,它在基本科学方面是健康的。Plott还列举了经济学在环境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宏观货币政策领域的贡献和应用,认为没有任何其他学科在这些领域作出过如此重大的贡献。西方经济学界和经济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力图将意识形态与科学区分开。在日益流行的实验研究方法支持下,经济学正在运用各种统计技术检验和发展理论,力图解开许多异常复杂的经济现象之谜。经济学的应用及其结果,涉及人类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学的确与众不同。但Patterson和Fosse指出,美国公众认为,经济学的科学性远低于医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甚至低于社会学。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经济学家使用统计模型,而在于他们对定性方法以及其他领域和观点的排斥。
关于“经济学家的傲慢与偏狭”是真或假命题的争论还将在西方继续,要等到西方社会经济真正爬出长期停滞的泥淖,人们才可能依据它如何使经济恢复常态的实际过程,对西方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做出较为客观的历史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