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西方经济学家的傲慢与偏狭 (2)

经济学家的人生

西方经济学家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见解、信念和品位。他们更率直地追逐利己主义,又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气质或专业训练使他们更为自私。

西方经济学家们之间的观点越一致,离普通民众的观念就越远。经济学家们时常向政府提供建议,却无法使民众信服。

与普通大众对政府的抗拒心理相比,经济学家也像其他学科的大学教授那样,更相信政府一些,但是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政治观点与其他社会科学和商学院的教授之间还是有差距。

过去20年里,经济学家的收入增长很快,特别是那些明星经济学家的收入已经超过了顶级工程学家的收入,而其他领域的学者,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中位数收入几乎没有增加。

经济学家总是与私人企业和国际组织勾连在一起,这些机构不仅为经济学家提供资源及资料,还培养了经济学家干预世界的“习惯”或气质。经济学家对其理论的自信和经济学的社会地位,促使他们总是要跃跃欲试地解决问题。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把自己描述为“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社会学家则更喜欢被称为“社会批评家”或“科学家”。而政治学家大都把自己看作“知识分子”,但似乎不太愿意被贴上“科学家”的标签。

西方经济学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不仅描述现实,还致力于“履行”或变革现实,力图使他们的经济理论成为现实。

西方现代经济学家认为他们的能力可以在政府和其他机构得到运用和展示。不幸的是,社会对“经济学帝国主义”的霸道持有根深蒂固的怀疑态度。在各种力量盘根错节、险象丛生下提供专家式的决断,所需的勇气和自信或许是经济学领域取得的最大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它的致命弱点。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经济学家   西方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