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从投资输入国思维转向投资输出国思维(2)

——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观念创新

3,形成投资净输出国新思维

新思维和新观念来源于新理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跨国公司是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按照这样的传统理论我们不能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引进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更不能说明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为什么也要像跨国公司那样“走出去”到海外投资。

我们的研究发现,1992年全球市场出现以来跨国公司已经或正在转型,他们从跨国经营走向全球经营,从中心辐射式走向全球网络式的管治结构,从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走向承担越来越大的全球责任。具有全球战略、全球管治和全球责任,并且海外业务超过本土业务的企业事实上是新型的全球公司。随着全球公司发展,过去的企业价值链延伸到全球,形成了全球价值链以及全球产业链。通过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全球公司与投资所在国有了越来越多的利益交汇进而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全球公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动机,也是我国市场经济转型的催化剂,还是我国和平崛起发展的同盟军。

依据全球公司和全球价值链理论,应该积极推动我国与各国双边投资协定或者多边投资谈判。当前,特别应该加快中美双边投资谈判,争取早日取得成果,从而推动其他相关谈判。在谈判中促成对方尽可能开放对我国企业投资设立的限制,给予我国企业真正的国民待遇,给予我国企业切实的保护。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尽可能缩减我们的“负面清单”,切实保障给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

站在投资输出国立场就可以理解,尽可能放开对外资进入中国的准入,就是为中国企业在海外争取尽可能宽的准入限制;给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就是为中国企业在海外争取国民待遇;改善对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经营环境,就是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营造良好的海外投资环境。

4,转变政府角色促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发达国家企业有一个从跨国公司转型为全球公司的经验积累的提升过程。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一开始就面临全球竞争,就必须按照全球公司的标准开展经营。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企业缺乏对外投资经验。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水平还不高。

我们许多政府部门引进外资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拥有众多的资源。政府往往充当引资主体,以税收优惠、廉价土地等资源吸引外商。但是对外投资政府不可能成为主体,只能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能做的是提供指引、支持、服务和保障。因此,我们的政府部门在理论创新和观念转变的基础上还面临新挑战,即如何创造和积累新经验,积极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

我国企业在走向世界之时,面对着的是已经改变了的全球竞争新方式和全球竞争新规则。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特别是一批已经走出去的大企业应该与全球公司对标,学习他们如何实施全球战略,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中转型升级;学习他们如何建立适应全球战略的全球管理治理架构;学习他们如何承担全面和全球的责任。通过全球战略、全球管治和全球责任三方面的提升,我国企业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长为源于中国的全球公司,创造发展中国家企业成长的新经验。

(作者系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第十项原则专家组成员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